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深度访谈

    乌危机转变俄对外政策(下)

    ——访莫斯科欧洲学院教授鲍里斯·古谢列托夫

    汪嘉波 《 光明日报 》( 2014年04月29日   08 版)

        总体上说,西方过去对待俄罗斯的“不听指挥”并不那么认真,但在俄罗斯接纳克里米亚之后,西方对俄政策发生了质的变化。俄与西方关系恢复到乌克兰危机之前的“合作水平”如今已经完全没有任何可能性。俄罗斯领导层清楚地告知世界,俄罗斯将坚定不移地保护后苏联空间内所有俄罗斯人的权益。

     

    西方不准备接受俄方任何建议

     

        这些变化的结果将怎样影响国际关系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俄罗斯政府希望西方能够理智地接受俄罗斯对其关系立场的变化。拿乌克兰危机来说,俄方提出的化解危机的建议是理智的、现实的:举行4方会谈,让乌中央和地方代表参加;通过新宪法,从而保障所有地区民众的利益;举行公开、公正的总统和议会选举,并据选举结果建立联合政府;国家保持中立国地位;确定俄语的法律地位。但是,西方让人感觉并不准备接受任何来自俄方的建议。西方认为只有它有权决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可以看出,西方更想在后苏联空间支持反俄罗斯的情绪及民族主义势力。西方的政策目标是在没有培育出亲西方的、在当地政坛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势力之前,适当增大局势的紧张度,增加冲突强度,而不是急于化解冲突,解决当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而且,西方领导人一贯主张的包括国际法在内的法律至上原则,现在看来是如此虚伪。当西方需要法律时,它就被遵守,相反它就没有任何意义。对西方而言,法律是可以选择的。何时执行,在哪里执行,对谁执行,这些都是变量。在国际法方面,西方奉行丛林式的强人法则。正是因为西方这种不负责任的立场和态度,才造成苏联解体后世界一直没能建立起一个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关系体系。西方千方百计利用一切手段弱化和压制俄罗斯,这种始于二战之后的对苏政策并没有因冷战而停止,而是持续至今。西方的目标是实现“世界民主”,也就是控制和管理“全球事务”。

     

    俄经济将转为面向东方和拉美

     

        面对西方持之以恒的反俄政策,俄罗斯不得不重新确认自己的对外政策和对外经济发展路径。俄罗斯经济将从面向西方转为“面向东方”和拉美。当然,这种转身既会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也同时含有相当程度的负面因素。

     

        一方面,这可以为俄罗斯解决其最关键的任务创造更大的可能性,增扩俄与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联系。在这方面,俄早已确立的国家发展目标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此外,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的经济合作对俄罗斯来说有着稳固的政治保障,不大会像与欧盟的经济合作那样充满政治变量。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俄罗斯经济可能会从此受制于亚洲经济强国,首先是中国等金砖国家的经济制约。俄罗斯对此应当十分清楚,但目前迫于西方的压力,俄罗斯很难找到更好的选择。

     

        俄政府希望与中国进行互利互惠合作,并把中国视为一个与西方进行对抗的重要的经济王牌。前不久俄政府副总理对中国的访问达成了俄中两国加快能源合作的协议书,俄方表达了加快签署俄中天然气协议书的愿望,俄方希望这会成为普京访华的一大成果。

     

        多数俄罗斯智库专家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正是中国,而不是欧盟,能够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而这一因素实际上能够促进俄罗斯能源出口多样化目标,虽然近期内中国不会在能源合作领域完全替代欧盟。去年,俄与欧盟的贸易量约占俄外贸总量的一半,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只占俄外贸总量的25%。但按俄海关的统计,去年中国已经成为俄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达888亿美元。

     

        古谢列托夫表示,为了摆脱西方的制约,俄要重新确立自己的出口方向,要面向中国,而且并不局限于原料出口。相比之下,中国的进口产品的标准要求没有欧洲那样高,俄因此完全可能向中国市场提供某些复杂性质的产品,比如武器。但俄向中国市场转向的时间可能会很长。此外,俄罗斯的经济中心在其地理上的欧洲部分,与欧盟更近,与欧盟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可以说更符合俄的利益。如果俄罗斯确立发展战略向东转移,那就要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投入巨资进行基础建设。另外,中国也不会在能源方面很快完全替代欧洲。俄天然气向欧洲的年供气量是1600亿立方米,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有能力提高对欧洲的供气量,潜力大,俄可将年供气量提高到1800亿立方米。而相比之下,中国只准备接收每年300亿立方米,而俄天然气公司实际上可以达到的供气量是每年600亿立方米。

     

        (本报莫斯科4月28日电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汪嘉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