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光明时评

    巩固专项整治成效须公开透明

    胡印斌 《 光明日报 》( 2014年04月29日   02 版)

        专项整治针对的虽然是政府部门的不良风气,但均与民生息息相关,民众对此高度关切。各地在治理过程中,应该坦诚相待,以最大的公开让民众知情,并接受民众监督。

     

        据《人民日报》报道,今年年初,中央提出对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三公”经费开支过大等9个方面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以来,各地取得明显成效。不过,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负责人也表示,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提出了原则要求,但没有具体研究谋划;或照抄照搬;或看起来声势大,但存在重部署、轻落实的问题。

     

        与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效相比,这些问题不过是前进中的小瑕疵。毕竟,从百姓切身的感受来看,上述九个方面的问题正在得到改进,风清气正的为政之风,越来越成为常态。特别是,在反“四风”的整体氛围下,公权力缺乏约束的情形正在得到改变。不过,小问题若不及时引起重视,听之任之,很可能会因为个别地方、单位出于惯性的敷衍、应付,使得民众产生不信任感,从而消解已取得的成效。

     

        那么,原本严肃的专项整治,为什么会在一些地方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虚热?这其中,可能是由于认识不到位使然,也有措施不得力的关系。

     

        认识方面的成因比较复杂,既有由来已久的懒散惰性,也有出于利益考量的消极懈怠。具体表现为,谈现象则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摆问题,特别是涉及本单位、官员自身的问题时,则轻轻带过,飘忽含糊。只要是可能动摇个人权力、影响个人享受的事情,则往往缺乏“自改革”的动力,实在拖不过去了,才会推一推动一动。或者只是热衷于务虚,而不是动真格的。

     

        至于操作层面的因素,一方面,与相关制度约束不力有关,一些地方的专项整治往往以文件动员为主,缺乏细化、可操作的制度规定;另一方面,也与相关内容缺乏公开透明、公众难以参与监督有关。以“三公”经费而言,近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密集通报了一批基层单位“三公”经费违规案件。而此类基层“三公”治理的艰难,根源即在于缺乏公开透明。可见,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查处,很难完全遏止“三公”经费开支过大、屡禁不止的弊端。

     

        因此,为确保各地专项整治工作继续扎实推进,除了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频次和力度,营造高压氛围外,关键仍在于以公开透明来巩固专项整治已经取得的成效,从而取得更大进展。专项整治针对的虽然是政府部门的不良风气,但均与民生息息相关,民众对此高度关切。各地在治理过程中,应该坦诚相待,以最大的公开让民众知情,并接受民众监督。

     

        有广泛的公众参与,专项整治才能够有的放矢,革除弊端。举凡整治搞得好的地方,无不是公众监督渠道顺畅的地方。而一旦社会公众的监督与中央的决心形成合力,则一些地方的各种敷衍、规避、消解,甚至抵制专项整治的行为,也注定会烟消云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