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4月13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由上海交通大学与本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的“2014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春季论坛”今天上午举行。来自政府、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首次提出的“人文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议题展开讨论。
在论坛主旨演讲专场,山东大学原校长曾繁仁指出,绿色的有机的生命的城市化原则包括城市与自然生态的融合,与历史文化的融合,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又是城市建设的最重要原则。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刘士林教授指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注重人文城市建设”,代表着我国从经济型城市化向文化型城市化的重大战略转型。“注重人文城市建设”,应从“注重人文城市基础理论研究”开始。只有先把人文城市的概念、内涵、模式研究清楚,才能画出一张路线清晰、目标明确的人文城市规划建设总设计图。
论坛还举行了“新型城镇化、人文城市与‘乡愁’”和“城市与教育、科技、文化”两个专场,让专家学者们展开充分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表示,城市科学作为关注城市化或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学科,应在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人文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及世界城市与一流大学的共生互动等方面,发挥更重要和更积极的文化引领和创新驱动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健、本报编委张碧涌等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