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法建交五十载之际,《法国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简史》一书在巴黎出版。此书系由原《欧洲时报》总编辑梁源法和法国“龙吟诗社”活动家叶星球合作编著的。他们二人均为法籍华人,身在塞纳河畔,却始终眷恋故国,致力于编写这部在法侨胞史,表露了他们热爱中华,思乡寻根的赤子之心。
《法国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简史》首次比较全面地回述了从十八世纪至今三百年中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孤儿》作者伏尔泰乡土的生活经历,构成一部追昔抚今的中西跨文化对话。
据载,最早踏上法兰西土地的中国人是祖籍江西的沈福宗。他追随《论孔子》一书的编者,耶稣会士柏应理来法造访了凡尔赛宫,后旅居英伦,终欲叶落归根,在返回祖国途中病故于一艘邮轮上。沈福宗之后,北京人高仁和杨德望来法十一年,亦因“想念故国”返京。真正最早在法国留下安家的华人是来自厦门的黄嘉略。他应聘到巴黎为王室机构当翻译,于1713年跟法国女子玛丽-克洛德·雷尼埃结为伉俪,住在巴黎卢森堡花园近旁的卡耐特街,夫妇育有一女。黄嘉略1716年病逝,生时曾着手将清代张匀的小说《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译成法文,接着由法国汉学家阿贝尔·雷米扎完稿,出版后在欧洲影响甚广,让大诗人歌德开阔了他的东方视野。
在《法国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简史》一书中,作者特别重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法国等西方列强役使的十四万五千名华工的悲惨遭际,写道:“1916年5月14日,法国与中国达成协议,输入契约华工。应聘派到法国的劳工,年龄在20-35岁之间……这些身强力壮的中国青年由军队护送,一批一批从上海、山东威海、青岛等港口坐邮船出国。1917年2月17日,华工乘坐的法国邮船‘妥亚蒂斯’号在地中海被德国潜艇击沉,一次就死亡了543人。十多万华工越过敌人的海上封锁线抵达法国后,在马赛和英国英吉利海峡的港口登岸,然后分批送到各个战区”。当年赴法华工陈维新回忆道:“华工所做的工作,那真苦极了!每日到前方火线挖战壕。上下工都有固定时间,甚至有的人只见上工,不见下工回来!因为欧战所用氯炝,闻着烟气便要丧命。每死一个人,便没有什么收殓安葬,仅仅草草掩埋,钉立一个十字架,作个标记。目睹那情景,真是伤心啊!这一个个都是我中华同胞,来到欧战就成了‘海外孤魂’”。
到1918年欧战结束,十一万华工被遣返中国,法国“有一万四千名华工不知所终”,确定死亡数字逾万。死去的华工散葬于法国桑加特的巴哈克军人墓地、山岳圣艾蒂安墓地等56座华工墓地;有的甚至已无迹可寻。他们死后最为集中的归宿在巴黎西北的亚眠地区,那里的努瓦耶勒镇有个“诺莱特墓地”,是一座专门的华工墓园,入口的门楣上刻有篆体对联,左联为“我欲多植松楸生长远为东土萌”,明显流露出逝者入土依旧思乡的深情。生时,他们为欧洲列强服苦役,衣衫褴褛,被押送干活,用一位华工本人的话说,“就像村狗赶羊群似的”,动辄遭鞭子抽打,受尽凌辱摧残。死后埋在这块偏僻之地,周围一片牧场,空旷荒寂。法国报纸叹惜:“墓园少有人知,罕见来扫墓者”。正是:百年生死两茫茫,万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到2002年3月5日,最后一名一战时来法的老华工朱桂生辞世,享年106岁。朱桂生系江苏丹阳人,1916年20岁从上海乘邮船抵马赛港,在法国分配到拉罗舍尔兰斯战区当华工,手臂刺编码27746号,为法军运送粮草弹药,战后在兰斯港码头当吊车司机,1921年跟法国小姐巴蒂斯特结婚。二战时,他又毅然从戎,在法参加反抗德国纳粹的斗争,直至法国解放,又回兰斯码头干活。这位一生跨三个世纪,历经沧桑的老华工在异国感到孤独,怀念家乡,感慨地说:“我亲眼看着我的老乡一个个离去,到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老华工朱桂生离去,来法自有后来人。接踵而至者中不乏素怀乡愁、心驰故土的华人。《法国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简史》着重介绍了钱直向先生的感人生涯。钱直向是河北省人,1936年到巴黎给著名社会活动家李石曾当机要秘书,曾结识时任法国“援华大会”主席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二战时,他积极投入反对德寇的英勇斗争,与后来成为法国众议院议长的赫里欧等政要过从甚密。钱直向在法国几十年事业有成,显荣华人世界。在他身上最可贵的,是一个法籍华人忠贞不渝的一颗“中国心”。钱直向给他长子的家训是,一定要娶中华女子为妻,婚后要回祖先的土地上至少生活一年。结果,他和长子钱法仁夫妇一家干脆从巴黎搬回北京,在离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住月牙胡同不远的报房胡同一座四合院里定居。据说,钱老在回京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情不自禁地在大街上向路人倾吐自己终于回归祖国的狂喜。与现今一些当政的“裸官”处心积虑将妻子儿女移民到国外相比较,老侨胞钱翁无疑显出他高洁的情操。
梁源法和叶星球两位华人作家在他们书中追怀的黄嘉略、朱桂生和钱直向等旅法中国海外同胞剪影,恰体现了法国华人华侨社会的优秀传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法国当局正式批准成立“旅法俱乐部”,接着一个个侨团联谊会在巴黎各区和外省相继涌现。原先以青田人和温州人为主的侨民实体逐渐跟印支华侨和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相汇合。到上世纪末叶,全法境内中国侨胞人数已经超过五十万,形成相当可观的华侨华人族群,活跃在法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中。每年春节侨团组织的“彩妆嘉年华”已成为巴黎靓丽的文艺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法国观众,促进了中华文化与法兰西民族文化的交融。这表明,美国政客亨廷顿所谓的“文明冲突”是可以通过不同国家人民的真诚对话、和谐相处来克服的。
这正是《法国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简史》两位作者的殷切企望。他们特别希冀现今来法国求学和生活的年轻一代牢记法国侨胞三百年来走过的艰难历程,像先辈那样在任何情况下都怀抱乡情,不忘记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3月16日,笔者应邀参加了在巴黎《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举行的《法国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简史》首发式,目睹中法两国读者踊跃请作者签名的场面,聆听侨领和嘉宾们热情洋溢的讲话,深感“六角国”里海外侨胞蓬勃的生命力和对更美好未来的信心。
(沈大力,作家,法语文学翻译家,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