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爆竹声里,万家团圆,中华大地一派欢乐祥和。
“呜——”突然,刺耳的警报声骤然间在被誉为“乌蒙铁军”的陆军第14集团军某炮兵团营区响起。正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官兵挺身而起,不到一小时,齐装满员集结完毕的全团官兵,已经朝着某地域急速挺进。
“好样的,合格!”官兵们集结的速度之快令考核者吃惊不小。强军路上,一路奔跑的“乌蒙铁军”又一次交出合格答卷。
团领导做榜样站前排
在炮兵团,无益于战斗力建设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有益于战斗力建设的事都是大事。
机关干部体能耐力项目考核,按规定通用标准为3公里,而团长陈勇却要求机关干部和基层官兵一样考5公里,并且规定:背步枪、带4枚手榴弹。陈勇说:“团一级机关,既是机关又是基层,上了战场你跟不上战士们的脚步怎么行?”就这样,这一高标准在团里落地生根。
每周五早上一个小时的“站相训练”,是“乌蒙铁军”炮兵团坚持了20多年的“老传统”——全团官兵站立一小时,团领导做榜样站前排,就是下刀子也不能动。“我们站的是忠诚,是精神,是战斗力”。团政委朱江说。
去年8月,这个团正进行实弹射击,突然下起雨来。按常理,雨中射击乃炮兵之大忌。由于炮弹出膛瞬间飞行速度非常快,一旦雨点过大,撞击引信,就如“鸟撞飞机”,极可能导致炮弹凌空爆炸。
“要是打起仗来,你能顾忌这些?”时任政委王波带领技术骨干对射击条件进行综合检测,确认炮弹不会凌空爆炸,毅然下令:“打!”发发炮弹,打出“乌蒙铁军”的胆识与忠诚。
从源头上纠“偏”
“我们管理者不能只满足于管住人、不出事。管住人就是成绩?把兵都管成了‘老绵羊’,谁去打胜仗?”团政委朱江说:“管理就像磨盘石,底盘厚实才能撑起强军兴军这座高楼。”
这两年,炮兵团彻底清查并废除过去制定的不利于战斗力生成的13条“土政策”“土规定”,他们从源头上纠“偏”,以管促战,把日常管理的每项活动作为军事训练的延伸——由过去以宿舍检查内务和饭堂卫生为主,转向到训练场看战备秩序;由过去以看登记本和兵器外观保养为主,转向看完好率和出动率;由过去以看条令职责内容的背记为主,转向看具备掌握多少种武器的能力……
为让官兵多些虎气,少些娇气,团里专门请来教员,练刺杀操、擒敌拳、格斗术,如今的营区内外,常常是喊杀声震天。
“啥样的铁都能炼成钢”
去年8月,云岭某腹地,“乌蒙铁军”炮兵团反坦克导弹连实弹射击演练,射手按下按钮,导弹却没有动静。
火烧眉毛之时,一名士官快速来到故障装备旁,一番“望、闻、问、切”后,确定是击发手柄的电路出现故障,他迅速打开击发手柄外壳,很快排除故障。实弹射击继续进行,“嗖嗖嗖……”一枚枚导弹拖着火焰直扑“敌”装甲目标。这名士官,是被誉为“导弹神医”的四级军士长段福海。鲜有人知的是,精通导弹维修技能的段福海,入伍前仅有初中文化。
人才始终是打赢战争的第一资源。炮兵团是一方培育人才的沃土——开设“随军夜校”,定期讲授信息化知识;设立奖学金,鼓励官兵围绕本职岗位能力升级;指导营连开展“军旅人生成长规划”;推开精准训练新模式,将训练内容分解为236个项目,组织官兵专攻精练。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着实有效。拉巴顿珠、扎西平措和洛绒吞召3名藏族战士入伍时,斗大的汉字不识几个;而今,拉巴顿珠被保送入军校,扎西平措成为连队出黑板报的能手,洛绒吞召当上了训练标兵。“士官专家”陈林洪,精通多个专业,革新过多件训练器材,攻克2项专业难题,获四总部颁发的“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原三营指挥连连长李鑫,在军区比武中夺得4枚“金牌”,所带连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被越级提升为营长……
看着炮兵团大把大把的出人才,兄弟单位羡慕得不得了,他们说:“炮兵团不简单,啥样的铁都能炼成钢”。(本报记者 温庆生 本报通讯员 银 军 向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