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社会关注的温岭杀医案进行了二审宣判,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了被告人连恩青的上诉,维持死刑判决。作为杀医的凶犯,连恩青受到了法律的公正判决。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作为杀人凶手的连恩青,面对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时,依然没有任何的悔过之心。连恩青的观点,当然不足以被采信。但作为一名曾经的患者,他为何会有此观点,却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最后令患者产生如此偏激的想法,是不是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医生应客观对待检查数据和患者感受之间的矛盾。连恩青在手术结束后,自感症状比手术前还严重,为此多次去医院寻找解决办法。但医院却总是根据检查结果,简单地以数据正常为由,既否定了手术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没有为之积极寻求改善症状的方法。实际上,现代医学不可能对每个症状都能检测出异常,过多的相信检查而忽略了患者的感受,这样的做法,显然缺失了一点人性化。
其次,对于手术预期能否叙述得更加客观。现代医学不能包治百病,手术也同样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都有一些不可预知的危害,在手术之前一定要让患者明白,通过手术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同时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一定要让患者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治疗思路。连恩青的表现说明,他在手术之前可能并没有真正了解到,手术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可能医生的术前交代不是那么细致。
再次,面对质疑,如何获得患者的信任。现在的医疗机构在面对患者质疑的时候,常常站在一种急于撇清自己责任的立场和患者谈论问题,让患者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实际上,很多时候,越是标榜自己正确,越会显得缺乏诚意。所以,如何以一种诚实的态度和患者交流,恐怕应该是当下医疗机构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当前,医疗机构需要尽快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生为了利益而采取过度医疗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当前医患关系对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它易导致患者对医生采取的措施产生不信任,并带来疑邻盗斧的心理,让部分患者对医生的所有行为都怀疑。
连恩青的观点并非孤例,这需要社会的警惕,更需要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认真总结经验,通过自身的行动,真正赢得社会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