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08日 星期二

    清明节出游,说说那些不文明的事儿

    龚亮 王昊魁 王旋 《 光明日报 》( 2014年04月08日   10 版)

        清明小长假,外出踏青、游玩成为人们度假的首选。外出旅游,本是件轻松美好的事情,但一些游客的不文明举止,却大煞风景。文明旅游,你做到了吗?假期结束,让我们聚焦那些不文明的行为,揭一揭那些不文明的事儿。

     

    现场目击:不文明行为如影随形

     

        镜头1:5日中午,在北京颐和园的文昌院,各个展馆都有“请勿拍照”的标识,现场有工作人员提醒,但时不时还是有游客出其不意地“咔嚓”偷拍几张。在瓷器馆,记者还看到一个年轻小伙子把手机举在眼前,边走边进行全程拍摄。

     

        镜头2:6日上午,在山东曲阜孔庙杏坛(孔子生前讲学的地方)东面的石凳上,记者看到,有两位中年男游客,跷着二郎腿,正在吞云吐雾,对“严禁烟火”标识置若罔闻。

     

        孔林的城楼有七八米高,由于年久失修,景区为了安全,特意在城墙放置了“城楼危险请勿靠近”的标识,并在通往城楼的入口处加了一把锁。但记者看到,仍有不少游客绕过“锁将军”,从旁边的土丘翻入城墙,登上城楼。

     

    街头采访:文明旅游是众望所归

     

        环卫工人这么说:北京东城环卫公司的天大爷在天坛公园附近当环卫工人已经17年了,谈及清明小长假期间天坛周边环境卫生状况时,天大爷说:“近些年来大家乱扔的现象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不过,天大爷提到,也看“氛围”,如果一个地方比较脏乱差,大家的这种自觉性就会下降,还是得加强文明氛围的营造。

     

        景区工作人员这么说:在颐和园文昌院聚珍馆,工作人员刘丽娟说:“场馆内有牌示、有监控,也有工作人员现场提醒,绝大部分游客都能遵守规定不拍照,或者受到劝阻后立马收起相机,但也有极个别游客强行要拍照,还说自己是花钱来玩的。”每次遇到这样的游客,她都很痛心。“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样做对文物的损害有多大,把整个国人的脸面给丢了。”(本报记者 龚亮 王昊魁 本报通讯员 王 旋)

     

    记者手记 文明旅游,方能助力文明提升

     

        在颐和园德和宫扮戏楼(现在是颐和园藏清代古籍展),记者采访了一位违规拍照的游客。“知道拍照对这些文物的损害吗?”“不清楚。”“你拍照片有什么用吗?”“也没什么用处,不过不拍个到此一游照,好像没来过似的。”

     

        违规拍照,只为证明自己来过。在采访中,因为拍照而引起的不文明举止屡见不鲜,有爬到树上拍照的、有翻阅护栏与文物合影的,还有的因争相拍照而起冲突。

     

        旅行中这种不文明行为的出现有多层原因。有人说,是人们把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带出来了;有人说,是源于陌生环境下的不知情;更多的人说,是我们还没把握住旅游的真谛。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走到哪拍到哪”是不少国人在旅游中的习惯。可如果说旅游拍照是为了保存记忆的话,还不如多把记忆存放在脑中,多看景、听景、入景,跟拍照相比,这种投入其中的旅游更能使游览成为真正愉悦身心的美好体验。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出门旅行,但旅行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人说,旅行的意义不在于见多少人,看多美的风景,而在于重新认识自己。在大好河山里、在名胜古迹中、在与其他游客的结伴旅行中,人们陶冶情操、感受古今文明、结朋交友,这样文明的旅游才能成为提升国人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