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15时40分,一条紧急消息在黑龙江电台交通广播里插播:“通河县妇幼保健院一名重病新生男婴来哈尔滨急救,司机路况不熟,急需帮助。”
这名婴儿当天12时在通河县妇幼保健院出生,因肺部先天缺陷,呼吸困难,生命垂危。患儿父亲李全民打车带孩子赴哈市急救。一路上,婴儿两次窒息。李全民心急如焚。车行至哈同高速距哈市约35公里时,因司机对哈市市区路况不熟,打电话向电台求助。
求助信息刚刚播出,李全民就接到了哈尔滨北环出租车公司的哥胡彦的电话。胡彦说,他马上到哈同高速金家收费站,引领他们去哈医大一院。
与此同时,哈尔滨交警支队指挥中心也得到了消息。值班交警毕成龙马上通知沿途的太平大队、南岗大队做好相关保障工作,并联系医大一院做好救治准备。
16时10分,李全民和婴儿进入市区。此时正是哈尔滨的交通晚高峰。
警车和胡彦的出租车打着双闪在前面领路,沿途交警为救援车队放行。早已收听到这一信息的路上司机纷纷让出快车道,开辟出一条抢救患儿的“绿色生命通道”。
仅15分钟,患儿就被送到哈医大一院,已经做好准备的医生马上组织抢救。通过治疗,患儿病情得到控制,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打开哈尔滨当地的交通广播,时常听到抢救病患的紧急插播——正在播出的节目被打断,一场场牵动人心的生死营救随即展开。在超越距离的电波指挥下,热心的哥、私家车主纷纷伸出援手,交警开辟直通医院的救命道路,医护人员严阵以待做好全力抢救的准备……一条由爱心接力组成的“绿色生命通道” 搭起了越来越多的“救命桥”。
据了解,目前哈尔滨的志愿服务车已达3500辆。志愿服务车队已与哈尔滨多家医院签订了“绿色生命通道”协议,当遇突发事件时,医院、交管、交通、志愿车队共同联动,使急救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治疗。紧急情况下,医院还将为志愿服务车队送治的患者先救治、后付费。(本报记者 孙明泉 本报特约记者 张士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