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29日 星期六

    光明述评

    文明因多彩而美丽

    ——一评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罗容海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29日   01 版)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3月27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台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宣布,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是来自中国的声音,这是坚定、自信、磅礴有力的东方文明的声音。这声音背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5000年,历经风霜坎坷依然坚持“以和为贵”的中华文明,是拥有“百家争鸣”、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四大发明的灿烂中华文化,是经历鸦片战争后的衰落,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直至改革开放的上下求索而找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文化中国。

        我们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各地域各民族文化不断地生长、繁衍、交融、孳乳,兼容共生。当孔子赞叹周公时代“郁郁乎文哉”的理性时,吴楚巴蜀则生发出“楚辞”的瑰丽和三星堆文明的神秘,与中原文明遥相呼应;当秦汉“大一统”定于一尊之时,西域传入的佛经、音乐开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先河。因为这样的传统,我们才能形成儒释道相融的文化,才能形成儒家精英文化与“神道设教”的民间传统兼容共生的传统。

        多彩与融合,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所有伟大文化的共同特征。以法兰西文化为例,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思想争鸣;19世纪文学主潮里,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和以雨果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双峰对峙;20世纪这一理论世纪中,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与存在主义主将萨特的论争光彩夺目。 

        多彩与融合,互为因果。我们的先贤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歌唱“反种族隔离斗士”曼德拉的《光辉岁月》唱道:“缤纷色彩显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没有多样性,就没有融合衍生创造出新事物的可能;没有交流互鉴的融合,多样性亦难以为继。只有多样性和交流借鉴相结合,才能开出持久灿烂的文明之花。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著名的“文明冲突论”,预言“今后国际间的冲突将主要在各大文明之间展开,这种异质文明的集团之间的社会暴力冲突不但持久而且难以调和”,引发世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知名学者费孝通先生,基于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多彩而融合的特质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作出了学者间的回应。

        从2010年访问新加坡时提出要“探索东西方文明兼容共生的有效途径”,到2013年在墨西哥参议院演讲时倡议中国拉美“要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成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的典范”,再到今天提出文明交流互鉴须坚持多彩、平等、包容三原则,习近平主席以中华文明特有的睿智,对世界文明的未来作出了铿锵回答。(本报记者 罗容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