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看到麻雀的身影,甚至看到麻雀这两个字,我就心有愧疚感,这缘于我小时候曾经伤害过几只麻雀。那是上世纪70年代,我在巴山脚下乡村的初级中学上学,晚自习后和同学掏屋檐下熟睡的麻雀,剥皮后蘸盐和花椒面用炭火烤了吃。如今回想起来,那时的我们愚昧无知,不经意间做出了践踏生灵的恶举。
或许是上苍有意让我今生不断反省自己的错误,冥冥之中我从事了生态保护工作。在从事这项工作的20多年里,我了解到许多爱心人士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惜舍弃个人财富,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感人故事,比如索南达杰、徐秀娟等等。他们高尚的举动深深感染了我,也让我一次次地在心中向麻雀忏悔,并暗下决心把自己早年间不尊重生灵的错误之举,化作力倡生态和谐的不竭动力。
我时常在案牍劳顿之际,眺望北京西山,一年中的很多天,它都躲藏在一片灰蒙之中。每天下班路上,空中难见飞鸟,周末驱车到厢红旗,咫尺之外就是香山,依然不见鸟儿的踪影!这让我感叹,1600年前陶潜笔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美景与眼前的景象实在是天壤之别!我又时常想起家乡的生态美景:燕子在各家屋里进进出出,喜鹊在门前的树上叽叽喳喳,知了在树梢上扯着嗓子吼叫,黄鳝在水稻田里吐着泡泡,几十万亩金黄的油菜花铺展在汉水两岸;布谷鸟声声呼唤过后,村民们就开始磨镰准备收割油菜和小麦了;栀子花散发着幽香,蛙声阵阵……一曲乡间田园交响曲鸣奏在心底。
然而,这样的美景已经离我们远去。因工作原因,我考察了我国近30个省份的生态状况,某些地方为了短期经济利益,随意开发,无序建设,青山绿水日渐稀缺,而荒漠化甚至沙化的土地却在增多。所见所闻,让我时常无限感伤,我心中的美丽中国何在?值得欣慰的是,生态文明作为治国理念,已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这为我们从事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生态美是自然之美,没有丝毫的造作。关注生态美者,首先是关爱自然的有爱心之人,对大自然有感情,才能观察自然之美,倾听自然之声;其次是有温情的眼睛,善于发现自然界的美;再者要了解掌握生态知识,把发现的生态之美传递给他人,唤起更多的人关注和保护生态。希望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祈愿每个人都能为美丽中国的画卷添一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