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上,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副院长林绍彬委员提的几个提案都与改进基层医疗有关。“只有基层医疗系统的实力强大了,才能逐步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分级诊疗模式。促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既能减轻大医院的压力,又能缓解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林绍彬说:“我曾经去福建、宁夏、山东调研过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状况,不管是医学人才还是医疗设备都很缺乏。尤其是村卫生所,设备简陋,性质多属个体户,村医待遇很低。开展新农合后,因为在村卫生所看病不能报销,老百姓宁愿多跑些路去大医院就诊。”
林绍彬认为,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关键是完善我国三级卫生网络,建立真正有效的分级医疗模式,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
“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匮乏是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主要瓶颈。”林绍彬说,基层医疗队伍普遍年龄高、学历低、职称低,由于基层医务人员待遇不高、职称评定存在困难等原因,也吸引不到正规专业学校毕业的医卫人才。
“确保长期在基层的医疗卫生人员都有合理的职称晋升机会”“加大对基层医卫人员的培训和帮扶力度”“制定大医院有经验、能干事的医卫人员到基层轮岗制度”……林绍彬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基层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曾经历过“上山下乡”的林绍彬,对基层有深厚的感情。他建议,尽快建立村医的工资、社保、医保等社会保障制度,并把符合条件的村卫生所作为新农合报销单位,方便群众就医。
“经二、三级医院诊治的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转到一级基层医院治疗,但是常因基层医院缺药,往往要重返原就诊单位就医取药。增加了病人经济负担、时间成本,也增加了大医院的医疗压力。”为更好地实现双向转诊,林绍彬还建议各级医疗机构统一采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本报记者 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