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雾霾需要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7日上午,人大四川代表团举行小组会议,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润秋代表说,四川水能资源丰富,可加快开发利用。
发言依次进行,该话题并未引发讨论。
临近会议结束时,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负责人李嘉代表终于抢到了发言机会。她把话题重新转向了黄润秋代表的建议:“开发清洁能源是必要的,但我认为建大坝应该非常谨慎,尤其要把地质灾害评估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有争论了,但会议结束时间也到了。
黄润秋代表收好纸笔,三步并作两步走向李嘉代表,在她身旁坐下,摊开一张稿纸,一边用笔画出示意图,一边解释道:“做地质灾害评估是水库开工建设的必要条件。在规划、设计、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相关评估。如果评估不充分、没通过是不可能让工程开工的。”
李嘉代表说:“老百姓关注的不是过程,是结果。你评估得再详细,他们不明白,还是会担心。”忽然之间,她转过头来,笑着对围过来的记者说道,“今天我来串个角色,就帮你们采访一下专家。”
黄润秋代表立即接过话茬,直言需要媒体充当老百姓与专家之间沟通的桥梁。
每建一个水库都要经过非常细致严格的科学研究,黄润秋代表说:“这个事情,你们媒体要向群众说清楚啊。”
终于,李嘉代表点点头:“我明白了,但依然认为建水库要谨慎。”
“那是当然!”黄润秋代表的语气中带着坚定。
会议结束了,讨论还在继续……
(本报北京3月7日电 本报记者 周洪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