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山,有一位年过九旬、经历传奇的老人:13岁,他由一个孤苦伶仃的放羊娃加入红军队伍,成长为人民军队正师职干部;他为部队输送了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当代雷锋”郭明义两位时代英模;他追随雷锋前行,育雷锋传人,播撒雷锋精神——
这位老人,是沈阳军区鞍山军分区干休所离休干部、老红军余新元。
与“两代雷锋”结缘
时光回溯到1959年,余新元任辽宁省辽阳市兵役局政委。11月8日上午,操着湖南口音的“小个子”雷锋来到他的办公室,情绪激昂地倾诉自己因为身高、体重不符合条件而不能入伍的糟糕心情。
一心想参军的雷锋深深打动了余新元。雷锋白天在兵役局打杂,晚上就住在余新元家里。交流中,余新元得知雷锋是孤儿,有着和自己相似的苦难经历。
“政治上合格比身体上的合格更宝贵”,余新元下定决心帮雷锋圆参军梦。他专门为雷锋入伍的事召开多次会议,又3次找到时任兵役局第一政委、辽阳市委书记曹奇介绍雷锋情况。在余新元的努力下,曹奇同意破格送雷锋去当兵。余新元立即赶往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找到负责体检工作的院长吴春泽。面对吴春泽“出了差错谁担责”的诘问,余新元说:“我是红军,我以22年的党龄作担保,出了事我负全责。”
1960年1月8日,是辽阳市新兵入伍的日子,到处都是欢送的人群。余新元和爱人田儒文赶往车站,把20个鸡蛋和背心、毛巾、香皂等日常用品塞到雷锋的挎包里。握着余新元的双手,雷锋动情地说:“首长,让我叫您一声爸爸吧。”
历史的巧合,并不都是偶然的。送雷锋参军16年后,余新元又在应征青年大军中,发现了另一位“雷锋”——“当代雷锋”郭明义。
1976年底,时任鞍山警备区副政委兼纪委书记的余新元,得知辽宁省劳动模范郭洪俊的儿子郭明义报名参军,便详细了解这个应征青年的情况。他从群众的美言和一大堆荣誉证书中,仿佛看到了雷锋的影子。
余新元再一次兴奋了。考虑到当时征兵名额十分紧张,他向负责征兵工作的军队干部详细介绍郭明义的表现,又以纪委名义向征兵办公室和接兵部队推荐这个优秀青年。
1977年1月11日,郭明义如愿穿上军装。余新元像当年送雷锋一样,把郭明义送上火车。
如今,由于常年坚持学雷锋,郭明义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当代雷锋”光荣称号,但余新元依然关注着郭明义的人生走向。每次相见,余新元总会对郭明义说,雷锋是毛主席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树立的典型,你虽然做得很好了,但是还需努力,雷锋已经走向世界了,你也要走向世界。
一辈子“带头学雷锋”
1962年8月15日,22岁的雷锋带着大爱之心,带着春风般的笑容,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噩耗传来,余新元一次次把挂在家中的雷锋签名照片摘下来捧在胸前,泪流满面地对妻子田儒文说:“雷锋是咱的儿,他没干完的事咱要接着干,他没走完的路咱要接着走,咱要响应党的号召,带头学雷锋。”
20世纪60年代,人武部干部张硕田准备结婚,但由于没有婚房,愁得小伙子吃不下睡不着。细心的余新元看出了异常,诚恳地对张硕田说:“我回去跟你嫂子商量一下,把我们家的房子腾出一间给你们做婚房。”几天后,看着粉刷一新的房间,张硕田和妻子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2006年初,鞍山市一些出租车司机成立了“雷锋车队”,但队长李庆良担心干不长。余新元及时鼓励他们:“学习雷锋不必轰轰烈烈,尽自己所能,真诚帮助他人,就是对雷锋精神的最好践行。”8年来,“雷锋车队”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1000余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百余次,成为鞍山的一张“道德名片”。
忘我传播雷锋精神
1996年9月10日,是一个让鞍山市联合小学的学生们无法忘怀的日子。
学校位置偏僻,应邀到学校作学雷锋报告的余新元,坚持不用接,独自拄着木棍徒步前往学校。可走了不到一半路程,右脚假肢接合处断裂,磨得疼痛难忍。不到5公里的路程,他走了两个多小时。当他一瘸一拐地走进教室,喧闹的孩子们顿时静了下来。一个同学突然惊叫道:“你们快看啊,红军爷爷的腿流血啦。”站在讲台上的余新元,浅灰色裤脚已被鲜血浸透。安静片刻后,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传播雷锋精神。”离休后,余新元应邀担任全国146所大中小学校校外辅导员,都是有请必到。近年来,他患上直肠癌、冠心病,做过两次大手术,但每次一走上讲台讲起雷锋的故事,他就忘记疼痛,精神焕发。2007年8月,余新元应邀连续作18场学雷锋报告,他坚持站着讲,每次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由于肌肉老化感知迟钝,受力的左脚跟磨破了,他都没有察觉。最终,他的左脚跟溃烂成深2.5厘米、直径2厘米的“坑”。这个“坑”,见证了余新元传播雷锋精神的执着。
余新元不仅是鞍山市雷锋报告团名誉团长,还是辽宁省6家雷锋纪念馆的顾问和研究员,他与一辈子拍雷锋的摄影家张峻(已故)联合举办了雷锋图片展,接待各界群众8万余人次;还设计制作和无偿发放题有“学习雷锋、从我做起”的雷锋像章8000多枚。
短 评
雷锋精神永不磨灭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从此,中华大地学习雷锋的活动就没有中断过。沈阳军区鞍山军分区干休所离休干部、老红军余新元,无疑是这一持久学习活动的见证者和实践者。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当代雷锋”郭明义两位时代英模的成长,都与他有着密切关系。
余新元同志自己就是一位“活雷锋”。他思想不保守,不僵化,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创新学雷锋的载体和形式。从一位红军战士到“活雷锋”,余新元身上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闪烁着社会主义的道德光辉,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
一个人做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但年过九旬的余新元可以自豪地说,自己做到了。今天,在纪念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1周年之际,我们学习余新元同志的先进事迹,必将有助于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必将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余新元用自己的一生向世人宣告,雷锋精神永远不会磨灭。(本报记者 陈劲松 本报特约记者 杜善国 本报通讯员 焦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