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1日电(记者张景华)城市交通拥堵是老百姓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近两年,为了治堵,北京市交管局提出“未堵先知、未堵先疏”理念,积极探索高峰勤务、应急勤务、空地一体化指挥等疏堵缓堵、交通管理的新型勤务机制,打造高标准的“安全、有序、畅通、和谐”社会交通环境,大大改善了首都路面的交通秩序。
针对交通流量集中时段和常规拥堵点段,交管部门推出了高峰勤务机制,加大岗位密度,交警提前上岗,采取交替放行、路口连放等措施,均衡主辅、区域交通流量,快速清理事故和故障车,大大提高了路面通行能力。
与卫生、消防、市政等多部门联合启动应急交通勤务机制,采取实时调派最近警力疏导、电视监控全程跟踪、实时调整交通信号等措施,确保医疗急救、城市重大应急事件快速响应、快速到达、快速处置。截至2013年底,空中发现、协同处置路面突发警情1899起,空地互通信息1.5万条,路面交通掌控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针对拥堵症结,交管部门经过深入调研,推出“一个堵点一个疏导方案,一条路段一套解决办法”,增设41条单行道,对15条出城联络线实施信号绿波协调控制,施划公交专用道,允许机场大巴走公交车道等,优化区域交通,有效疏通了拥堵节点,提高了区域道路通行效率。
2013年以来,交管部门定期召开“交管局长与群众座谈会”,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疏堵缓堵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据悉,全市交管部门已组织召开8轮141次座谈会,邀请基层、一线的普通百姓代表1765名,征集意见建议1027条。
在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同时,交管部门还从小学生抓起,在全市1139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首都文明交通环境”的主题活动,组织交通安全小课堂1377场次,开展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各类宣教活动3.6万余场次,全市近52万名小学生报名参加“我是首都小交警”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