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名,不为利,就图用自己一生孝敬老人的行动,启示每一个人,让雷锋精神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里的道德丰碑。”
说这话的人叫孙茂芳,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人称“京城活雷锋”。熟悉孙茂芳的人都说,老孙学雷锋做的好事,就像天上的星星,看得见,数不清。
50多年来,孙茂芳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用行动印证了一位退休军人的情操,诠释了一位普通党员的精神境界。
“我是共产党员,做点好事哪能图回报呢!”
“我就是您的儿子。”这是孙茂芳照顾王炎老人17年间常说的一句话。
“做好事要受得了委屈。”孙茂芳说。他照顾过的最难接近的一位孤寡老人叫王炎。1974年,孙茂芳在东四南门仓胡同口,看到年迈的王炎,拄着拐棍一瘸一拐独自前行。心细的孙茂芳问起缘由,不由分说背起老人来到医院。
看到老人孤寡无助,孙茂芳便对老人说:“从今天起我就是您的儿子,赡养您一辈子。”没想到老人连理都没理。
老人一个人住,脾气有点怪。孙茂芳象山老家的亲戚捎来4只螃蟹,他急忙拎一只给老太太尝鲜。老太太却不领情:“才送我一只,小气。”给老太太喂药水烫了一点,她便说:“想把我烫死呀。”对于老太太的不近人情,孙茂芳总是笑笑,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老人:房子脏了,他就动手打扫;夏天到了支蚊帐,冬天到了糊窗户,春节到了贴春联,这一干就是17年。
1990年冬天,北京下大雪。孙茂芳给老人去送药。第一次敲门,老人没理他。在寒风中等了半个小时,孙茂芳再敲门,老人应了一声没开门。又等了半小时,终于开门的老人,一把将孙茂芳拉进屋里,摸出一个上面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笔记本,对孙茂芳说:“这些年来,你为我做的好事都记在这里!”老太太还开心地用英文读了孙茂芳每年写给她的春联。之后老太太郑重地将一本存折交到孙茂芳的手里:“这里的十几万元,都送给你。等我闭了眼,这座四合院也归你。”
孙茂芳拒绝了老太太的财物。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做点好事哪能图回报呢!”
“再大的官也有妈,您就是我最亲的妈。”
记者见到孙老的时候,他正推着自行车,去做志愿者,北京的雾霾没有阻挡住老人的脚步。他身边的这辆自行车,跟了他20多年,是他学雷锋、做好事的见证者。
即使退休了,上了岁数,孙茂芳依然坚持照顾孤寡老人。孙茂芳拿出一封信,是前几天军区首长收到的东四八条社区书记写的表扬信,讲述他13年来照顾孤病老人张美岺的故事。
张美岺担心,有一天自己会老死在家里无人知晓,就让孙茂芳去照顾她。过了3年,有一天,当孙茂芳又像往常一样,轻车熟路来到老太太家门口时,却发现老太太家换了铁门进不去。在老孙的苦口婆心劝说下,老太太开了门说:“您是医院的大领导,哪有高级干部给老太太洗脚的?多影响形象啊!”
孙茂芳急了:“再大的官也有妈,您就是我最亲的妈。”
老人因直肠癌住院的3年间,孙茂芳每天到病房为老人洗一次粪兜,送一袋豆浆、一个鸡蛋和水果,直到2012年9月23日老人去世。张美岺是孙茂芳赡养送终的第18位老人。
“好事可做千千万,服务没有终点站!”
孙茂芳经常说:“当兵、当官,都要服务人民。退休了,也要当人民的儿子。好事可做千千万,服务没有终点站。”
孙茂芳21岁当兵,25岁提干,59岁退休,今年72岁,50年来学雷锋没有停歇过。他说:“几十年来我只为人民群众做了点小事。就是这样的小事,我能够从一个农民子弟、放牛娃成为全国劳模,从普通战士到干部,是雷锋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
这些年来,他不仅照顾城里的孤寡老人、生活有困难的残疾人,还经常有人千里迢迢来京找孙茂芳寻求帮助,而且大部分来自农村,不知原委的邻居还以为是他家的“穷亲戚”。对于他们,孙茂芳总是竭尽全力去帮助。
孙茂芳在家里设立了一张“救急床”,帮助200多名来京看病的外地人解了燃眉之急。一天深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孙茂芳从梦中惊醒,来人是几年前他住院时认识的一个病友小闫。原来小闫的舅舅患上了肝脓肿、肺结核,花了很多钱也没治好,小闫只得带着舅舅从山西来到北京看病,可医院既没有床位也无法加床,这可难住了小闫。孙茂芳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拉起小闫:“走,咱把你舅舅接来,就住我家。”
从1998年起,孙茂芳先后赡养了18位孤残老人,资助了11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和32名特困学生,用于各种助困的资金达39万多元。孙茂芳还把单位分配的60多平方米的房子,改成“学习雷锋活动站”,以个人名义成立了100多个学雷锋小分队,常年开展学雷锋活动。
有人说孙茂芳傻,但老孙却不这样认为。他说:“老百姓可信可托的‘傻子’越多,社会就越和谐,人民就越幸福。我愿意当一辈子这样的‘傻子’,我还要带动更多的人去做‘傻子’,做好人。”(本报记者 张景华 杜弋鹏 董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