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鞍钢历史上最艰难的一年——全集团共计亏损152.5亿元,其中,鞍钢区域亏损34.58亿元,攀钢区域亏损117.5亿元。
2013年,是鞍钢触底反弹的一年。20万员工励精图治,全年一共减亏108亿元。
“这充分证明,鞍钢的职工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鞍钢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张广宁告诉记者,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是全体鞍钢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靠的是改革创新的坚强决心。
“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战胜困难”
2012年的冬天,对于中国钢铁企业来说异常寒冷。产能严重过剩造成的生产疲软,使整个钢铁行业处于非常困难的状态。
鞍钢,这个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央企,也陷入了严重的亏损状态,全集团共计亏损152.5亿元。
2012年9月12日,张广宁走马上任。2013年,他4次到千里之外的攀钢调研指导,并下到弓矿井下,与矿工促膝座谈。
一个基层班组长在座谈时说,听说今年每名职工每月增加120元工资,刚开始还以为是画饼充饥,不可能实现。后来他把上半年补的720元拿回家,爱人很高兴,说以后每天可以给他买一瓶啤酒,他觉得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提高了。听了这段话,在场的人都笑了。
“为企业的生存而战、为企业的荣誉而战、为提高员工的收入而战、为提高员工的家庭地位而战。”鞍钢人喊出的口号,激越而悲壮。
企业亏损,不仅是外部市场环境问题、装备技术落后问题,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工作思路上的问题。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打开鞍钢“突出重围”的突破口。针对鞍钢在体制、机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鞍钢提出了“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战胜困难、市场标准就是工作尺度、品种质量是企业生命、创新才有竞争力、效率就是效益、执行力就是生产力”的“六种发展新理念”,以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理念、新举措,打响了扭亏增效攻坚战。
“企业改革与不改革大不一样”
“企业改革与不改革大不一样。实践证明,坚持改革,企业才会发展,才有活力;改革滞后,企业就会错失发展机遇。”张广宁说。
按照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鞍钢突出“四个围绕”,全面推进和深化关键环节改革:围绕止住“出血点”,深化亏损企业改革,对长期亏损的单位,该重组的重组,该整合的整合,该关停的关停;围绕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原则,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围绕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公司治理体系改革,在区域公司、非钢产业板块组建和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围绕转变集团总部职能,深化管控模式改革,赋予区域公司和非钢产业板块更大的自主权和更加灵活的机制,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2013年鞍钢集团能够大幅减亏,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全员成本目标管理。2013年,鞍钢坚持能自己干的坚决自己干,坚决制止效益流失。过去央企家大业大,厂区偷盗问题时有发生。通过采取有力措施,鞍钢坚决堵塞了“跑冒滴漏”。
“职工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
在鞍钢采访,记者听到一个温暖的故事。冯生是中厚板厂职工,1993年入厂,7年后通过竞聘成为精整车间主任。然而,在这个岗位他只干了4个月,就因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再没回到岗位。
2013年农历小年,寒风裹挟着雪粒敲打着门窗。晚上8点半,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广宁、副书记尹利等人来到他家。只见冯生从头到腰都紧紧地绷直着,仿佛所有的关节都已经“锈死”。每走一步,都要先迈出右腿,然后全身使劲儿向上一挺,拖着左腿向前一蹭才能完成。
询问了有关情况后,张广宁掏出手对冯生说:“等一下,我打一个电话。”一阵简单的对话后,张广宁告诉冯生:“广州有家医院有办法治你的病,你把病历资料整理一下,春节时我带回广州请专家看看。”2013年2月26日,带着鞍钢人的爱心捐款,冯家母子登上了南下的航班。5月7日,带着手术成功的喜悦,冯生满面春风地回到了鞍山。有一天,退管办主任陶乃义正在工作,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叫,出去一看,竟是冯生。冯生骑着自行车,特意在陶乃义面前兜了两圈儿。看着眼前像个大男孩似的秀着车技的冯生,陶乃义眼睛湿润了。
“职工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张广宁告诉记者,鞍钢坚持把为职工群众谋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记者了解到,2013年,集团有8个项目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位居钢企第二位。在2013年纽伦堡国际发明展览会上,鞍钢集团作为我国唯一参赛的钢企,取得了绿色环保贡献奖和2项金奖、4项银奖的佳绩。在今年年初刚刚闭幕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鞍钢一线工人李超捧得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为鞍钢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一线职工。(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