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香港寻找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与历史文明十分困难,能来北京这个文化殿堂实习,零距离触摸传统文化的根脉,机会实在珍贵。”直到现在,香港城市大学学生黄宗豪一提起2013年夏天到北京参加“港澳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经历,依然兴奋不已。
2005年开始启动的“港澳大学生实践活动”,是内地与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的重点品牌活动。在参加2013年“港澳大学生实践活动”的96名大学生中,有61名来自香港。
提升民族自豪感
通过为期5周的文化实践与交流,香港大学生们加深了对中华文化和祖国国情的了解,极大地提升了民族自豪感。
在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后,香港大学的余友进细心听取了讲解后表示:“我更加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如何从一个受人欺负的国家,跃变为一个发展很快的国家。让我们为自己的国家而自豪。”
在恭王府实习的高芷楹说,“在向游客讲解的时候,我感到自己是文化的传承者。把自己对清代王府的知识传扬开来,使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让我感到好骄傲。”
在国家博物馆实习期间,恰逢圆明园海晏堂铜鼠首和铜兔首归国,霍扬扬同学兴奋地说:“看到流落海外的文物回到祖国,使我看到了祖国的强大,荣誉感倍增。”
吸收文博管理理念
在文化实践与交流中,香港大学生们深入接触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学习了现代文博管理技能,促进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
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黄振荣在中国美术馆实习,他接触到很多内地特有的衍生品设计品牌,开阔了眼界。香港青年联合会首席参事叶振都表示,实习活动为香港大学生提供了重要的机会,了解内地大型文博机构管理、运营的模式和理念,走出校门后,很多同学将进入到香港的文博机构,从事与文化相关的工作,为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增进文化认同
实习让同学们与所在机构的老师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朝夕相处中,他们开始正确认识“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消弭偏见,提升文化认同。
在鲁迅博物馆实习的香港浸会大学学生劳颖妍表示,她要将鲁迅先生高尚的情操和历久弥坚的文学修养带回香港,让更多的人认识鲁迅。在梅兰芳大剧院实习的同学们都学会了一段京剧,他们表示,以后要带上家人一起去看京剧、品国粹。
文化部港澳台办港澳处处长刘雯秋表示:“今年我们将为更多港澳青少年提供来内地进行文化实践的机会,提升新一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本报记者 罗旭 通讯员 王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