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27日 星期一

    教育诗篇永不完稿

    ——以崇高师德塑造江苏教育未来

    郑晋鸣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27日   04 版)

        守望乡村教育的徐其军、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的王强、舍己救人的杨向明……近年来,江苏教育系统涌现出一大批师德模范,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描绘出江苏师德楷模的璀璨群像。

     

    “苦是苦了点,但为了学生,心里是甜的”

     

        “我就是死,也要死在讲台上。”这是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中日友好希望小学教师徐其军向命运发出的呐喊。12年前,徐其军被查出患有肾衰竭症及尿毒症。可不到一个月,他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每天要服7种药物,每个早晨都会恶心呕吐,头发不断脱落,放学回家后,总是累得腰酸背痛上不了床。但他仍旧每天最早上班,最迟下班。“对孩子们,我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多一点关心,让他们学到更多知识。”这是徐其军坚守乡村的理由。

     

        邵海霞,盐城滨海县滨海港镇第二中心小学教师,执教25年来,她先后收留16名留守儿童,免费提供吃住,辅导孩子们做作业。为更好地照顾孩子们,她曾连续3次打报告辞去副校长职务。“苦是苦了点,但为了学生,心里是甜的。”邵海霞坦言。

     

    伟大信念铸就不朽师魂

     

        景荣春,江苏科技大学一名普通教授。2004年,他被发现患有肺癌IV期,是肺癌中最严重的一种。然而,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理论力学》等上百万字的著作。直至2009年底咽喉处长出一个大肿瘤,完全不能发声,他才放弃了讲课,离开他最心爱的三尺讲台。“人的生命有限,我要在有限的日子里努力工作。”景荣春用生命践行了诺言。

     

        “贾老师,我还想写本书,如果我能活下去,我希望我们能合作,如果活不成,请你替我研究下去。”这是盐城师范学院王强教授临终前的短信遗言,患晚期直肠癌的他与病魔苦苦抗争4年,这4年里,他在病榻上指导论文,治疗中完成书稿,把工作延续到生命最后一刻,年仅42岁。“他一生热衷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学习和传播,从不图名利。”该院党委书记成长春教授这样评价王强。

     

        同样令人钦佩的还有累倒在三尺讲台的河海大学教授彭世彰、为南极科考献出宝贵生命的东南大学教授郝英立、舍己救人的泰州实验学校教师杨向明……“这些优秀教师用精心求索的执着和投身教育的坚守,绽放出极为可贵的师德之花。”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说。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在江苏,一位位教师不仅视教育如生命,还向社会传递心中的那份爱与责任。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18岁就来到一个山沟从教。“我从事教育事业已经32年,要能再干上30年该多幸福!”1985年,杨瑞清创办行知小学,1986年进行不留级实验,1991年获得全国学陶成果一等奖……他努力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写下五六百万字的教育日记。“教育是一部永不完稿的诗篇。”杨瑞清说。

     

        2013年9月9日,“孙国华奖励基金”成立仪式在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举行。74岁的退休教师孙国华正式将他的毕生积蓄190万元捐赠给曾任教的漕桥初中,用于奖励该校优秀师生和资助贫困学子。“这些钱我们老两口用不上,把它留给需要的人吧。”孙国华慷慨捐资助学的事迹温暖人心。

     

        爱生如子、淡泊名利、严谨笃学、无私奉献,一批批优秀教师,以崇高的师德塑造江苏教育的未来。(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