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金色大厅”,是光明日报文化新闻版2014年推出的新栏目,展现经典剧目,却又不只如此。
“每一件乐器都有自己的脾性,钢琴表面上看是木头和钢丝做的,但每一个部件都需要磨合好多年。我的手一触我的键,发出的声音就像相处多年的朋友一样亲切。所以到每一个城市演出,我都习惯携带自己的钢琴。”这是意大利钢琴家毛里奇奥·波里尼来华演出的幕后故事。每场经典演绎,在我们视线之外,总有不为人知的内容。在这里,我们搭起一座桥,让艺术大师们在这里相遇,与读者分享故事中的感动或震撼,与读者共品艺术创新的艰辛旅程。我们希望,用心筑金巢,引得彩凤来。
与其说是京剧演出,这更像是一场3个小时的京剧故事,是一次京剧音乐的大胆实验。
1月18日晚,2014上海新春京剧晚会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京、沪两地的名家耆将、鼓师琴师纷纷赶来,赴这场特别的演出。
大幕初启,一曲京剧曲牌《小开门》,将观众拉回到1790年“三庆徽班”进京的场面。从最初京胡、鼓、齐钹、小锣组成的京剧伴奏乐队,曲调单纯而古朴;到加强版的京剧乐队,音乐更加细腻、富于层次;再到京剧乐队和整建制的民族管弦乐的大胆结合,京剧音乐的角色不断强化。以此为线索,京剧艺术220多年传承发展的故事也渐次展开——
曲是半边天
“太过瘾了!一场看下来,京剧的历史都在里面,长知识。”陕西西安的老戏迷许金贵和老伴两天前专程来到上海,就为了这场“大腕”云集的演出。整场晚会融知识和欣赏为一体,以追溯京剧乐队的发展历程为脉络,精心遴选编排曲目,分为“历史沿革”“传承创新”“繁荣发展”三个部分。来自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的李维康、耿其昌、赵葆秀、陈少云、谭孝曾等26位著名表演艺术家悉数登场。梅派青衣、荀派花旦、程派青衣的演唱,梅派再传男旦、余派女老生、马派传人、麒派老生的风采,原汁原味地展现了传统京剧经典唱段的韵味。
“戏曲、戏曲,曲是半边天。”原上海京剧院院长袁中城感慨道。在第一篇章“历史沿革”中,《定军山》是“伶界大王”谭鑫培的杰作,凝聚着第一代胡琴圣手梅雨田的琴艺精髓;“梅派”名剧《西施》则有着首次将京二胡引入旦角伴奏的开创意义,1923年由梅兰芳和琴师王少卿合作完成。《红娘》《捉放曹》《春闺梦》《甘露寺》都是一代大师创造的流派经典。“在流派形成中,琴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中也能感受到琴界大家各自的琴艺风格、技巧。”中国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崔伟说。
从《小开门》的精巧俏丽,到京胡曲《夜深沉》的沉郁刚劲,再到现代京剧结合大型民乐队带来的全新审美体验,3个小时的演出,浓缩了京剧由初时的古朴粗放渐臻成熟的历史过程,展示了几代京剧人的探索和革新。
在传承中创新
听戏也叫“顾曲”。身段再细腻精妙,唱腔再高亢醇厚,没有乐队的托腔,也显不出精神功力。曲的作用,在晚会第二篇章“传承创新”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状元媒》“自那日与六郎阵前相见”一段,张派青衣王蓉蓉登台。舞台一侧,豪华的乐师阵容亮相。“这么多位京沪一流的鼓师、琴师伴奏,连京胡大家燕守平都甘愿‘打酱油’拉起了京二胡!”崔伟说,“张派”旋律的华美以往听来总觉得在音乐形象上相对单薄,这次京二胡的加强,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效果,在更丰富的艺术空间中凸显了“张派”此段的魅力,衬托出“何(顺信)派”京胡演奏的灵巧严密。
晚会导演刘文国告诉记者,从开始的一把胡琴,到加入了京二胡、中阮、大阮、笙等乐器,直到样板戏时期与西洋管弦乐结合,京剧音乐一直在丰富和变化,努力拓展表现空间。如何科学加强传统京剧乐队的创新能力,这场晚会希望做出一些课题性的探索和回答。
刘文国介绍,早期的伴奏乐队常由六七人组成,以胡琴、月琴、三弦、单皮鼓、大锣、小锣等“文、武六场”为基础,兼顾笛子、唢呐等吹奏乐器。乐师往往需要“一专多能”,俗称“六场通透”。此次将演奏员扩大到15至19人,根据行当、角色、人物情感等综合因素,加入数把京二胡、中胡,或是加强月琴、中阮等乐器的力量,使伴奏音乐更丰富、更厚重、更具表现力,充分体现“主行客随之妙”。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校长龚学平说:“京剧要传承发展,不仅要聚焦表演艺术,而且不能忽视京剧伴奏和音乐对京剧健康前行的支撑与推动。”
不用一件西洋乐器
不用一件西洋乐器,是这场晚会的又一大看点。“这场晚会由纯粹的中国民族乐器所组成。”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作曲金国贤说。在晚会的第三篇章“繁荣发展”中,上海民族乐团80人的管弦乐队和京剧乐队联袂演奏京胡曲《凝思曲》《夜深沉》《山坡羊》。
“京剧音乐与民族管弦乐的结合是否既能彰显出震撼力,又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点,这是很吸引人的一种设想。”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琴师燕守平说。金国贤告诉记者,以往的大型戏曲晚会,用西洋管弦乐队伴奏比较常见。而这台演唱会用民族管弦乐队伴奏京剧唱段,令人耳目一新。唱腔的艺术效果也比用西洋乐器更为和谐,因为“满台皆是中国元素”。
“通过运用民族乐队丰富京剧伴奏的演出实践,为京剧音乐的创新发展探索了一条符合戏曲音乐本身规律、符合中国观众欣赏习惯的新路。”崔伟说,“晚会的精彩演出,让我们看到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可能。也唯有如此,才能使戏曲在保留本体艺术特色的前提下,跟上时代的脚步、满足观众的需求、推进剧种的繁荣。”燕守平则表示,基于艺术理想的认真探索一定会打动人心,但实验的结果如何还要请观众检验。只有不断探索才能让艺术历久弥新。(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