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20日 星期一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交流会发言摘要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20日   07 版)

        编者按

     

        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国社科院、青海省委于1月16日至17日在青海西宁联合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交流会。会议强调,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以更加自觉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向纵深发展,真正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本报今天刊发部分同志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以高度政治自觉学习宣传贯彻讲话精神 

     

        青海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部署于早、学习于先、行动于快、督查于紧、落实于实,做到系统学、拓展开、深下去,学习贯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作表率,提升了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坚持原原本本学,各级领导干部以高度的思想自觉,读原文,力求系统领会、整体把握、融会贯通,触及了灵魂,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政治定力。坚持学思用贯通,紧密联系重大问题、突出问题、紧迫问题精学深思,提高了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攻坚克难、化解矛盾的能力。坚持带学促学,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行组织推动责任,主动深入基层开展宣讲,与党员干部一起学习交流、一起调查研究、一起谋划工作,形成了自上而下、层层推进、不断深入的良好态势。

     

        二是社科理论界迅速跟进、研究阐释,提供了学习贯彻讲话的学理支撑。自觉围绕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围绕讲话提出的重大观点、重要思想、重要论断,列出一批重点选题,组织重点力量,推出了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编写理论读物,开展集中宣讲,围绕讲话中的创新性理论,编写干部群众喜欢看的汉藏双语理论通俗读本,组织宣讲队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宣讲,接地气、解疑惑,引导帮助干部群众正确理解把握讲话精神。在省内主要媒体和学术刊物刊发专家学者撰写的重点文章,开设专题访谈节目,深入解读、科学阐释,推动讲话精神入心入脑。

     

        三是基层群众齐参与、广覆盖,增强了党员群众的认同感和知晓度。坚持分众施教,针对机关干部、城乡居民、青年学生、宗教界人士等不同层面的思想实际和特点,分众指导、分类要求,做到重心下移、以点带面、广泛覆盖。搭建学习平台,机关、企业、群团组织、教育系统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学习会、辅导会、演讲比赛、读书征文、主题活动等,寓学习于活动之中,统一了思想认识,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创新学习形式,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开展宣讲;组织“百姓宣讲团”“百姓宣讲大篷车”,利用民间曲艺等形式开展宣讲,有效凝聚了社会共识,汇聚了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四是宣传教育主动进位、贴近引导,营造了学习贯彻的良好氛围。新闻宣传立体引导,各级党报党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站,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开辟专题、专栏,进行了高密度、高频率、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报道。社会宣传贴近引导,结合“最美青海人”“民族团结之花”等评选活动,把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融入其中。文艺宣传鲜活引导,组织编创中国梦系列歌曲,举办主题农民画展、摄影展,编拍小戏小品,开展送戏下乡,增强了宣传引导的吸引力、感染力。(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吉狄马加)

     

    深入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党建工作改革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一是抓得早。工委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及时研究制定学习贯彻方案,并下发通知,作出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发表新的讲话,工委都立即认真组织学习研讨,并迅速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二是抓得实。为推动中央国家机关的学习贯彻,工委先后分三轮组织系列专题学习,组织高层次报告会,工委班子召开中心组学习会,集中学习研讨交流。

     

        三是抓得紧。在学习贯彻过程中,坚持抓住中心组这个龙头,以自身学习带动部门学习;坚持督促指导,派出干部列席部门中心组学习进行督导;坚持典型引导,召开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会,推动部门形成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体会、思路和举措。

     

        四是抓得深。在推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工委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建的论述作为学习贯彻的重点,专题学习研究,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对如何做好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作出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机关党的建设,就机关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例如,关于机关党建“是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述,指明了机关党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关于机关党建要“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前头,作出表率”的论述,指明了机关党建的总体要求;关于机关党建工作“核心是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论述,指明了机关党建的核心任务;关于“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是机关党的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的论述,指明了机关党建的制度化规范化依据。这些重要论述,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为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我们一定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深化研究,把习近平同志关于机关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委员、宣传部长 刘 涛)

     

    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部署,坚持把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筹划,严密组织,强力推进。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抓不放。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官兵,是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根本保证。军委领导对学习贯彻高度重视、亲自推动。总政及时编印学习教材,下发学习贯彻通知,召开军队学习贯彻座谈会,组织全军宣讲团巡回宣讲,推动学习贯彻不断深入。各级组织把学习贯彻全面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理论轮训、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和院校教育教学。军队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刊播学习贯彻的言论评论、综述述评。坚持融入政治环境建设和文艺文化活动,形成鲜明导向和强大声势。

     

        紧密结合军队实际重点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一是系统研究阐释,全面学习理解。按照习主席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梳理了关于国家安全形势、国防和军队建设地位作用、强军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印发部队学习理解。二是突出强军目标,把握核心之点。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习主席建军治军的核心思想。各部队紧紧围绕这个核心之点,深刻领悟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战略部署、战略意图。三是课题调研牵引,深化学习贯彻。总政设置了加强军事战略指导、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军队改革等重大课题,组织全军大单位党委中心组分工研究,影响和带动部队学习贯彻。

     

        着力在进入思想、进入工作上下功夫见成效。一是转化为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着力引导官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任信赖,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二是转化为强军兴军的科学思路和有力举措。进一步强化全局观念、打仗思想、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实干精神等与强军兴军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认真研究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部队建设的实际成效。三是转化为强烈使命担当和过硬能力素质。各级领导干部以党和人民为念,以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念,以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念,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高理论素养,增强能力素质,推动部队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张常银 )

     

    民族复兴战略思想的理论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统一思想、指导实践的科学指南,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

     

        理论思想的战略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善谋者,观大势、谋大局、成大事。当代中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承前启后、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为摆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前的重大抉择。民族复兴战略思想是站在党和人民事业大局高度进行谋划的战略抉择,是对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考量,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观大势、谋大事的气魄和谋略。

     

        思维方法的辩证性。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例如,在对待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两个不能否定论”。在对历史人物特别是领袖人物的评价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在如何深化改革开放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民族复兴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方法和观点。

     

        理论品质的继承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夙愿,是数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民族复兴战略思想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民族发展史的深刻反思、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发展持续探索的深入总结、对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实践的不断提炼中形成的。民族复兴战略思想切中了当代中国发展自强的时代命脉,契合当今世界与中国的发展大势,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的时代继承和当代创新。(湖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徐晨光)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切实增强宗旨意识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强调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学习领会这一思想,要坚定理想信念,补好精神上的“钙”,强化公仆意识,做到忠诚于人民、扎根于人民,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牢记为人民服务是神圣职责,坚持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脚踏实地、创新工作,在为人民服务中体现人生价值。

     

        二是关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要自觉拜师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学习领会这一重要思想,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始终做到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各项事业,坚持人民当家做主,着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推动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三是关于坚决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平正义。学习领会这一重要思想,要切实增进与群众感情,做到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当作亲人;要健全完善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以制度促进党员干部扎根群众、服务群众;要着力办好为民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要坚决惩治侵害人民利益行为。

     

        四是关于依靠人民群众做工作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善于依靠和发动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领会这一重要思想,要始终牢记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检验各项工作成效,衡量党员干部等都要坚持人民满意的根本标准;要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实现群众安居乐业。(中组部《党建研究》杂志社副主编 姚林楠)

     

    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顺应历史潮流,反映人民心声,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主张积极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学习讲话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是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的客观要求。维护中央权威,增进全党团结,保证中央政令畅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一条基本经验。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使全党进一步与中央领导集体保持思想一致、步调一致、声音一致,对于加强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团结显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二是凝聚思想共识、澄清模糊认识的客观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直面问题、直指本心,在国家、社会和对外关系三个层面上,发出了一系列政治声音坚定而清醒。作为党中央政治态度和政策导向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讲话全面丰富深刻,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澄清模糊认识,对于党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定音鼓”“开场锣”作用。

     

        三是振作精神状态、激发奋进力量的客观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时不我待的强烈使命感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的强烈责任感,振聋发聩地向全党全社会吹响奋进号角,坚定而郑重地向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作风建设与精神状态的新要求。纵观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无不贯穿着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理想追求,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一位大国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归根结底意在激发和唤起全党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四是扎实推进工作、顺利实现目标的客观要求。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全局,深刻阐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观点,是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一方面,有利于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另一方面,有助于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渐次递进的发展目标。(中央党校科研部副主任 郝永平)

     

    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靠整个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来调节的。其基本含义是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配置资源。这里突出的是市场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不仅表现为市场自主地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向,同时也表现为市场调节信号即市场价格也是自主地在市场上形成。这不意味着政府的作用完全退出,而是要求政府的作用作出调整,在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充分并有效发挥好作用。

     

        政府要通过自身的改革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其中包括,凡是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取消政府审批,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都要进入市场,而不再留在政府调节系统。

     

        政府要主动建市场体系,建市场秩序。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型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的混乱现象更为严重。为了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有效性,需要着力建设和完善市场。政府需要建立有效的契约制度和产权制度,建立公平交易,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建设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并且通过打破行政性垄断,打破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及城乡统一市场。政府需要改革市场监管体系,解决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当然,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不能放大到市场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全社会的资源除了进入市场的市场资源外,还有公共资源。公共资源是未明确私人所有权的资源,涉及自然资源、政府的法律和政策资源、公共财政提供的公共性投资和消费需求等,公共资源配置要遵循公平原则。(南京大学党委书记 洪银兴)

     

    理解理论自信的三个维度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这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

     

        从客观依据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遵循社会客观规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一是它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引领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科学社会主义当作自己的指导思想、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进而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推进了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二是它总是在不断拓展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在中国土地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大大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新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三是它致力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

     

        从价值取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崇尚人民主体价值观。崇尚人民主体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目的性。一是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切实实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把崇尚人民主体价值观这一理念贯穿落实到了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各个领域。二是它始终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主要任务。发展,不仅彻底改变了我国落后的面貌,更是筑牢了进一步发展的群众基础,支撑起了我国明日更大的辉煌根基。三是它始终把充分依靠人民群众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自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和社会实践,贯穿着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和伟大创造。

     

        从实践精神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总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正是凭借这样的精神,才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正是基于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的指导,才确保了改革开放的方向,真切地体现了、实现了和发展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进而赢得了民心,夯实了执政基础。(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 吴大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