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12日 星期日

    扬州:一个个好人被传颂

    作者:郑晋鸣 韩灵丽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12日 01版)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江苏扬州景色之美,牵动着各地游客的情思。来到扬州后,人们发现,这里的好人更令人动容——乡镇有“好人馆”,邗江方巷镇的“好人馆”里陈列着村民殷武勇为救父“三割头皮”的故事;社区有“好人柱”,康乐社区的60根景观柱贴上了好人照片、故事;街道有“好人墙”,文峰街道专门辟出荷花池畔的一整面墙,把好人的照片放大向公众展出。

        2012年底,扬州构建了全国首个城市荣誉体系,通过项目全面化,让全体市民都能在城市荣誉体系中找到坐标,争当先进。不断完善的机制与城市的文化、环境相互交融,点亮了扬州百姓心中的道德明灯。

        这样的荣誉体系建设,与一封信密切相关。由于在一次评奖中意外落选,一位教师给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写信,表达自己希望入选的心情。谢正义认为,这说明大家都有争做好人的意识。这封信激起了他对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而建设扬州城市荣誉体系正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很快,扬州成立了城市荣誉体系课题小组,市委宣传部负责牵头起草《关于建设扬州城市荣誉体系的意见》。

        翻开这一《意见》,“十大扬州好人”“十大功臣”“十大能工巧匠”等诸多个荣誉项目跃然纸上,涵盖了经济、文化、民生各个领域,兼顾了各年龄段。“在所有行业、所有年龄段评选好人,是城市荣誉体系最大的特色。”扬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广春说,将“十大功臣”等纳入荣誉体系,就是要丰富好人的内涵,引导各行各业学有方向、好有榜样。《意见》同时规定,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定期组织市民代表、专家学者对荣誉获得者和荣誉项目进行评估,对表现不佳的获奖人和绩效不佳的项目予以清退,并不断吸收新项目。

        经由评选,一批平民英雄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事水稻栽培研究30多年,刷新我国稻麦两熟条件下水稻高产纪录的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被评为“十大功臣”;长期从事化工新品种研究、完成10多个农药品种开发的丁克鸿,被评为“十大学习创新模范”……

        在城市荣誉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扬州对好人的宣传也日益常态化。《扬州日报》、扬州电视台纷纷开辟专栏,刊播好人事迹。在扬州市中心、学校附近的公交站台,美德少年的故事贴上了候车灯箱。有外地广告商不解,市中心、学校的公交站台可是黄金地段,如果租给广告商,每块灯箱一年至少能换来100万元的收入,扬州的回答是:“道德比黄金更重要。”

        一个个好人的故事,凝聚起城市的精神。在百姓推选身边好人的同时,凡人善举不断涌现。退伍军人李彬的故事在扬州家喻户晓。他在战争中抢救过50多名伤员,1985年退伍后坚持每年为牺牲战友扫墓,先后认了18个“爸妈”。“为烈士的家人着想,让他们幸福,为他们花钱,值!”他说。

        善良的人得到广泛认同和褒奖,蕴藏在扬州百姓心中的道德力量,通过文化感染和制度建设,托起这座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文明新高度。(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韩灵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