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12日 星期日

    助失足少年跨越人生障碍

    ——评电影《南平红荔》

    作者:马照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12日 06版)
    《南平红荔》剧照

        电影《南平红荔》根据全国道德模范、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庭长詹红荔的先进事迹改编而成。影片反映了詹红荔倾心帮扶、挽救失足少年,推动建立未成年人轻罪前科封存制度的事迹,深刻反映了当代法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影片。

        影片故事清晰明了,塑造了鲜明而饱满的人物形象。主人公詹红荔从事法院工作27年,在少年审判庭工作10多年间,所审结的500多个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成功感化帮教了1100多名少年犯走向新生,挽救了7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并在忠诚履职、公正办案的过程中探索出符合少年审判工作规律的“三三九不”工作法,即庭前的“三个不开庭”、庭中的“三个不轻易”和庭后的“三个不松手”,形象地塑造了人民法官的光辉形象。影片对詹红荔的先进事迹加以典型化,具体描述了何刚、李成龙、方超3位失足少年的命运,反映了当代社会失足少年的基本类型。故事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交织构建出整部影片的核心情节。

        影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电影贯穿三条主线:一是作为法官的詹红荔,兢兢业业、开拓创新的工作形象;二是因犯过轻罪而受到社会多重挤压的失足少年的故事;三是作为妻子、母亲的詹红荔的生活形象。构成四个高潮:一是两对父母在法庭间的激烈对峙以及詹红荔的应对,紧张的情节展现了詹红荔的沉稳和诚恳,也为第三个高潮的到来作了铺垫;二是失足少年方超寻找工作、四处碰壁而最终跳楼自尽的故事;三是詹红荔在遭到“举报”后,如何面对两对夫妻的再次对峙,故事情节的层层递进使得詹红荔的形象更加趋于完满;四是在詹红荔和广大法律工作者不懈努力下,2012年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终于确立了未成年人轻罪前科封存制度。影片四个高潮穿插于三条主线之中,把所有的故事有机结合起来。

        影片体现了博大深厚的仁爱情怀,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詹红荔不仅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去关照失足少年,还以道德力量感染他们,深度交融,体现出强大的正能量。詹红荔说:“每个失足少年都是折翼的天使,只要能拨动他们心中的善弦,每个孩子都可以变好。”当他们思想出现起伏时,詹红荔及时予以开导;当他们生活遭遇困难时,詹红荔尽力帮扶救助;当他们努力工作却遭受不公正待遇时,詹红荔总是挺身而出。詹红荔还开通QQ群,把分散在各地的失足少年组织起来,成立了由160名失足少年组成的“新生少年服务队”,参加各类公益活动30余场,让失足少年感受到温暖和信任,使他们学会爱和感恩。

        影片在刻画詹红荔这一时代典型的同时,深刻揭示了失足少年所面临的残酷现实,道出了未成年人轻罪前科封存制度的立法背景及重大意义。尽管法律是冰冷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立法来弥补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欠缺,用亲情鼓舞失足少年走向新生。给失足少年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正是该片所要表达的思想。在影片结尾,詹红荔与同事小唐走过弯曲的乡间小路,踏上古朴的廊桥。詹红荔说,“传说这桥是有个卖糖人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安全而建的,所以它才叫‘糖桥’……桥,就是人们跨越障碍的通道。其实少年审判庭也是一座桥,我们要让那些犯过错的孩子从这座桥上过去,跨过他们人生的障碍,不再落入水中”。是的,这部电影,反映的正是这样一座桥:一座连接人民群众与法官的桥,一座沟通孩子、父母、法庭、社会的桥,一座让失足少年跨越障碍、走向美好未来的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