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山时,儿子刚出生;他下山时,儿子开口就叫他“叔叔”。
他叫钟泰,现任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西管理分局局长。1990年,他离开家人,进入海拔4000多米的深山,开始了对滇金丝猴长期不间断的跟踪、监测研究。这一跟踪就是4年,期间他一直在原始森林中与滇金丝猴“共舞”,终于系统地整理披露了滇金丝猴的生活习性,为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他完成工作回到家时,儿子不认识他,开口就叫他“叔叔”,于是“叔叔钟泰”的外号在白马雪山一带叫开了。1983年,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建立,我国有了第一个滇金丝猴保护区,同年加入保护区管理局的钟泰成了滇金丝猴的首批守护者之一。
在2000年之前,保护区采取单纯的保护模式,与依靠自然资源维持生活的当地居民产生了很多冲突。200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全球环境基金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资金,钟泰于是投入到了社区共管项目中。在他的努力下,保护区形成了以松茸管理为切入点的“白马雪山社区共管体系”,使保护区内村民的非木材收入从最初的户均800元增长到现在的6000元。目前,保护区内工作模式已逐渐转变为参与式保护,生活在其中的1万多名居民也成了白马雪山自然资源的自发保护者。
2010年,钟泰调任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西管理分局局长。维西片区跨度达230多公里,区内林中有村、村中有林,涉及8000多户、4万余人口,其中贫困人口占70%以上,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强。
他刚到任,就带领团队走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根据各社区具体情况,实施不同切入点的社区共管模式,基本杜绝了已存在多年的私挖乱采问题。托洛顶社区还成为了维西县推动绿色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案例。
如今,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已呈现增长的趋势,钟泰依然工作在莽莽林海中,局长办公室也形同虚设。他说:“办公室里没有滇金丝猴。”(本报记者 周洪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