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曾毅 特约记者任爽)歌舞、小品、二人转,送戏下乡一场又一场;“书画文化种乡村”活动、“百名诗人进农家”活动,此起彼伏;书法、戏曲等各种比赛,如火如荼……今年以来,吉林省通化市着力农村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使得农村群众享受到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实惠。截至目前,全市已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覆盖、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省级标准全覆盖、农家书屋全覆盖、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两区全覆盖的建设目标。
为建立合理的农村文化活动经费保障机制,解决设施、设备、场所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通化市提出了“各县(市、区)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的硬指标。在硬件上,按照《通化市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标准》,通化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给予了规范和指导,争取资金162.5万元,建设省级标准的农村文化大院325个。在软件上,全市开展培训100余场,培训农村文艺骨干5000余人,并按照《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保障文化站人员配备。目前,全市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都配备了1名专职人员,有条件的地方配备了2名专职人员。同时,针对贫困村和薄弱村实际情况,要求每个县级单位选择5个贫困村与当地文化部门开展“1+1”“N+1”结对帮扶活动,优先享受文化资源供应。
此外,通化市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坚持重心下移,市、县、乡三级部门联动,协调宣传、广电、文化、农业等相关部门,集中开展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等活动。截至目前,送戏下乡演出379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