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信息化测评要引入新“尺子”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30日   12 版)

        由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承担的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信息化测评体系创新研究与应用”课题研究,在吸收现有测评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测评体系创新的五个转型,即以信息化需求为导向,面向实效测评,面向信息化企业测评,面向分类指导测评,面向信息化特殊性测评,面向生态学方法测评,用新“尺子”重新量度。

     

    面向实效测评

     

        以信息化需求为导向,面向效果测评,强调从侧重就绪测评和能力测评转向效果测评。

     

        针对企业信息化测评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在2007年提出了“信息化不等式”(“能力≠应用≠有效”)——在信息化发展中,能力建设的水平不等于应用水平,信息能力被应用的程度不等于实际产生的效果。

     

        信息能力应用是否有效,应该基于用户的评价。以用户为中心,信息化建设者应多倾听用户的反映,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在资源制约的情况下把用户认为更重要的业务放在优先地位进行部署,提高这些业务的实际应用率和用户满意度,争取在信息化能力建设中实现业务相对重要性、应用率和用户满意度的统一。为此,测评指标体系应注重从需求出发设计,突出用户评价的权重。

     

        一方面,“能力不等于应用”。这里的能力是指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建设起来的信息化能力及其就绪状态,应用是指人们利用已建成的信息能力的情况。能力与应用之间的差,往往表现为已建成能力的闲置和应用不充分。另一方面,“应用不等于有效”。信息通信技术或已建设起来的信息能力,不用肯定不行;即使应用,也存在一个如何应用的问题,因为应用不当同样不能取得实效。

     

    面向信息化企业测评

     

        作为21世纪经济环境的企业模式,信息化企业代表了社会经济主体和企业发展的方向。智慧企业更是信息化企业处于高级阶段的一种形态,是符合21世纪标准的世界一流企业。

     

        面向信息化企业的测评思路是信息化专家胡建生在总结国资委信息化测评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该思路强调信息化测评要聚焦企业根本价值,重塑企业价值观,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实现企业基业长青。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是工信部近年来主抓的一项信息化测评工作。其内涵包括在行业、企业的战略、产品、业务(工艺)流程、技术装备、人才、资源等各方面,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渗透、交融与结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两化融合的信息化测评重点,应是结合管理标准体系,发挥市场引导机制作用,推进企业业务和管理一体化工作,及早实现由企业信息化向信息化企业的飞跃。

     

    面向分类指导测评

     

        信息化测评既要根据对象的共性特点进行,又要针对大中小型对象的不同特点分别展开,分类指导。

     

        从中央企业的信息化实践来看,大型企业的信息化需要进一步加强价值分析,包括信息化在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创新设计、营销管理、投资管理、风险防范、节能减排、企业社会责任等领域反映出来的价值。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测评,应重视信息化给中小企业带来的生态价值,测评信息化服务体系和服务支撑业在促进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和影响。

     

        此外,信息化测评要针对新技术条件下企业边界日益模糊、商业生态系统日益发展的新趋势,加强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一体化测评。

     

    面向信息化特殊性测评

     

        深入进行信息化测评,要面对“索洛悖论”(生产率悖论)带来的挑战。

     

        把无形、不可观测的价值转化为可显现、管理的价值。深入研究企业信息化带来哪些可测度的一般价值,包括信息化对于加强基础管理的价值、信息化对于流程再造的价值、信息化的规模经济效益、信息化的范围经济效益和差异经济效益,以及信息化推动企业从做大做强向做活转变的价值。

     

        加强对复杂性、异质性的计量研究。对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特殊性的测度有助于区分哪些产出可归于信息化投入,哪些产出不宜归于信息化投入。要抓住生产方式的特征区分测度目标。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不断提升的多样化、适时递送、个性化的客户服务等收益在传统的生产率统计中都没有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来——这正是信息技术的特别之处。”信息化测评需要加强复杂性、异质性的研究,加强对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个性化、灵敏度以及用户体验和满意度等指标的研究。

     

    面向生态学方法测评

     

        信息化测评要处理好测与评的关系。区分信息化测度与信息化评价,是改进信息化测评方法的一个重要思路。其中,测度主要是客观标准的统计;评价则要结合价值判断,而判断好坏要结合环境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此,我们提出了信息化测评的生态学方法。

     

        完整的生态测评体系是系统环境匹配度和系统发展水平相结合的结果。从大的方面说,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是环境与系统匹配的结果;从小的方面说,不同企业面对不同的环境,系统的反应必然有所不同。

     

        总之,通过企业信息化测评体系创新,我们希望推动我国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变革和两化融合,实现复杂多变环境下企业的灵活应变、做强做活,并成为具有21世纪水准的世界一流企业。(执笔:姜奇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