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影视海报墙

    战争中的影像和爱情

    程 承 张 洁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20日   15 版)
    电影《卡萨布兰卡》海报
    电影《卡萨布兰卡》海报
    电影《卡萨布兰卡》海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危机肆虐全球的时刻,银幕上也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反抗和占领成为当时的主旋律。有的电影明星弃影从戎来实践自己的爱国诺言,有的电影人则选择用电影来表达对战争的谴责、对和平的向往。

        影片《卡萨布兰卡》改编自一部还没有完成的舞台剧《大家都来“里克”酒吧》。一开始制片方本想请罗纳德·里根和安·谢里丹担任男女主角,后因剧本问题,二人纷纷退出。取而代之的亨弗莱·鲍嘉和英格丽·褒曼,分别饰演了男女主人公里克和伊尔莎,成功刻画了战争时期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令世人难忘。这个曾被认为是最糟糕的剧本成为了好莱坞的不朽名作。但实际上,直到接近最后的拍摄,导演也没有决定伊尔莎到底会选择谁。作为反战领袖的妻子,她的眼睛闪烁着爱慕和骄傲;面对血性温柔的爱人,她的双眸又流淌着不舍和缠绵。伊尔莎在崇敬和激情之间会如何选择,引起观众的无限遐想。

        导演曾设想过让二人私奔,但里克握枪威逼警察,伊尔莎茫然登上飞机,维克多默默守护妻子,也许是影片最好的结局。在影片众多的海报中,不论是绚丽的色彩还是简单的黑白影调,鲍嘉和褒曼楚楚迷人的眼神,相互依偎的身影,无不诉说着战火中忧伤的爱情。每一张海报似乎都能让观众的耳边回荡起里克的独白:“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无奈,更或是可以拥有的幸福。

        《卡萨布兰卡》又被译为《北非谍影》,影片拍摄时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白热化阶段,卡萨布兰卡被设计成二次大战时欧洲逃亡的集散地。里克的酒馆门庭若市,但人们在其中不是为了消遣、浪漫,而是打探消息,等候逃亡的机会;各种交易、阴谋就发生在每个昏暗的角落里。歌舞升平的浮华背后,是对战争的恐慌与对生存的渴望,是相互慰藉的温情和诱惑欺骗的丑陋,人性的每一个面孔,都被放大到极致,整个战争时代的社会百态凝缩在小小的酒馆里。巧合的是,制片方决定于1942年11月26日上映该片,而就在影片公映的前一周,卡萨布兰卡被占领。伴随着恐惧、悲伤与愤怒,人们纷纷走进电影院,跟随维克多在酒吧里愤然唱起国歌,与里克一起握紧藏在风衣里蓄势待发的手枪。

        虽然电影业在战争中遭受的经济损失和全世界范围内的纸张紧缺,严重影响了海报的发行,但经典的海报艺术形式即使印刷在作战地图的背面,也同样可以传达崇高的精神力量,引起人们对战争和命运的反思,回应整个世界激荡的情绪。里克叼着烟忧郁的神情,雷诺队长和里克并肩消失在夜幕中的背影,让人们看到正义和希望,相信正直和温情从未走远。里克的酒馆——这个在摄影棚里虚构搭建的场所,成为世界观众心中不可磨灭的地标。

        时至今日,万千前往卡萨布兰卡的旅人,走进里克的酒馆,看着爱情在命运中沉浮,看着人性在徘徊中前进。70年,《卡萨布兰卡》依然是人们心中经久不衰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