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会怎样?
只要你敢于想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用700多字的描述向我们铺展开一个令人向往的教育前景——公平、责任、信心、尊重。揭去复杂、敏感的帏幔,你能感受到它言语间酣畅淋漓的直爽,你能听到越来越铿锵的脚步——改革“一考定终身”,探索不分文理科、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学分转换、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试行学区制、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一锤定音。中国教育,需要一场正确的、彻底的改革。
“这不是学习。这是把一大堆废物塞进学生的脑袋,然后美其名曰增长知识,或者说得诚实亲民一点——应对高考。我曾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充实心灵的方式,可它早已堕落为替物质世界端茶送水的卑仆。”这是高二学生侯千藻的呐喊:我愿用自己这一代人的苦难彷徨,给后一辈乃至后百辈留下一种崭新的教育体系,让他们不必在同样的煎熬中虚度年华。我没有权力为同辈人讲话,但这就是我想说的。
教育应当是怎样的?我们要给予学生什么?
谁都清楚,教育定义未来: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尚,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但,为什么,我们与真正的教育背道而驰?
一场前所未有的综合改革在突破之中闪亮:从育人的高度,从素质教育的宽度,从优质教育的维度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重新厘清教与学、师与生、教和育、分数与成人,成长和通道……如此,我们离理想的教育是不是更近一些。在期待的正常教育生态中,焦虑是不是因此削减,期望是不是因之升腾。没有幼升小的奔波,没有小升初的折腾,没有高考的“惨烈”。在沉静的思考中,教育回归,走向理智,接近教育规律。
期待每一间教室,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人都闪动光芒,洋溢着不同的个性:温馨、深邃、静谧、梦想、追求。
“教育的源头来自人们对知识的追求,而正是对世界的好奇心促使着人类的科学水平不断发展。好奇心就来自于这份兴趣,这份热爱。愿中国的教育向这个源头和动力不断发展,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好的明天。”学生刘丹琪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