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际,我们不由自主地会想起一个名字——‘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杨奎烈。他一生为民、务实、清廉的感人事迹,就像一面镜子,促人自省,给人力量。”
在今年夏天出版的《生命的动能——杨奎烈的故事》一书上,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任沁新满怀深情地写下这样一段话。
走在焦裕禄大道上
有“共和国长子”美誉的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重工),承载了新中国工业强国的梦想。50年前,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赴兰考前,曾在这里工作过9年。
50年后,中信重工能源供应公司原经理、党委书记杨奎烈,在58岁生命的最后时刻,从医院回到了中信重工,拖着虚弱的身体,与大家一起又一次研究对油压机的电力和能源供应。
还是小时候,杨奎烈就听父亲讲焦裕禄的故事:主持试制新中国第一台新型双筒卷扬机,焦裕禄几十天不回家,一件破棉大衣陪着在光板凳上度过一个个夜晚……因为,父亲是焦裕禄的工友。
钳工,子承父业的轮回,也是一个年轻人新的人生起点。带着饭盒读电大,进取的步子没因个子小而怠慢;兄弟在国外,企业最困难时连续19个月没工资,坚守从未因舒服生活的吸引而动摇。
走在焦裕禄大道上,杨奎烈与癌症搏斗了10个月,也坚持工作了10个月,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2012年3月9日。
赶上了大发展的好时候
高大的18500吨油压机,是世界最大最先进的自由锻造油压机,即使站在数百米外,依然能感到硕大的锻件涌出的滚滚热浪扑面而来。
离开崭新的油压机,步行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杨奎烈生前的家:50平方米,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房子。
这样的新与旧,在中信重工并不少见。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仍在上世纪50年代建的四层旧楼里办公,楼前的繁华地段,是第二幢20多层高的中信重工青年家园,主体工程即将封顶。
2011年6月29日,油压机即将正式投产,病床上的杨奎烈又躺不住了。医生劝他说,现在打个喷嚏都可能发生腰椎骨折,还是注意点吧。可是最终,抗不住他的倔劲,医生给他搞了个支架,从腰到颈椎都护上。就这样,杨奎烈“全副武装”又回到了久违的生产现场。
他说:“赶上了企业大发展的好时候,浑身是劲儿。”
永恒的精神家园
“把杨奎烈这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精神转化为动力,使我们全体消防官兵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作出贡献。”这是洛阳消防支队官兵参观中信重工杨奎烈事迹展览室后,一位消防战士的留言。
“去年展览室开放以来,已接待200多批次、2万多人参观,留言本已有十几本。”中信重工能源公司经理袁广收说。
杨奎烈事迹从中原大地传遍华夏神州,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中信重工展开的“学奎烈,见实效”活动也在企业内开花结果。2012年,中信重工成功登陆A股主板市场,全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7%、5.3%。
“我的手机里仍保留着奎烈的电话号码,奎烈没有远去,他像一座丰碑耸立在我们心中!”任沁新说。(本报记者 崔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