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沙12月16日电(记者王逸吟、唐湘岳、龙军 光明网记者禹爱华 通讯员汤集安)12月10日,本报在头版刊登题为《湖南11县“最美县委大院”见证艰苦奋斗》的消息,在五版刊登题为《“最美县委大院”的故事》的长篇通讯,聚焦一批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老旧古朴的湖南县委大院。这组报道深得湖南各地读者好评。湖南广播电视台在当晚《湖南新闻联播》节目中以《〈光明日报〉头版和第五版整版关注“最美县委大院”》为题,对这组报道予以强烈关注。大家在感动之余认为,文章让大家了解到一些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的工作环境,亲身感受到他们艰苦朴素办实事的精神。
湖南省文史专家陈先枢说:“学习最美县委大院,并不是要求所有机关单位都搬回到低矮破旧的旧宅里,也不是要求全社会退回到‘谁穷谁光荣’的错误理念中,而是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如何坚守‘亲民为民’的根本宗旨,找到‘生活富足’与‘艰苦朴素’的最佳结合点。”
衡阳市委书记李亿龙说:“看到很多同志坚守在这样的楼里工作,同样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深受感动。这说明艰苦奋斗的传统没有丢。”
临澧县原县委书记、后来在湖南省水利厅厅长任上退休的王孝忠,谈起这些县委大院时,感触更多了一层。“我是1992年离开临澧的,20多年来临澧发展很快,现在尽管财政收入比以前多得多了,但艰苦朴素的传统还要传下去。今后国家发展的方向是‘大社会、小政府’,政府机关不需要那么多的高楼大厦。”
长沙市委宣传部干部梁飞彩说:“这些古旧的县委大院,无论怎么瞧都觉得破旧寒酸,但配着鲜红的国旗、五星、绿树红花,却又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和谐亲切,所以会赢得赞声一片。不过,赞许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的机关单位乃至全社会去思考,去行动,希望每一座机关大院都能成为老百姓心中的‘最美大院’。”
这组报道在网络上同样引发热议不断。微博网友“@尖脐子”在留言中写道:“群众路线靠‘走’不靠‘吼’,县委大院历经几十年的风雨,恰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见证。与一些地方热衷于建豪华楼堂馆所并以此为政绩来炫耀的做法相比,这才是真正的‘高端大气上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