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少人种更多地
农民拥有决策权
生态环境不破坏
“我去年收入7.8万元,今年肯定差不了。”面对记者,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村民陈伟芳抑制不住丰收的喜悦。
陈伟芳的喜悦,是太仓农民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2012年,太仓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4万元,排名江苏县级市首位,率先实现了医疗、养老、低保三大保障城乡一体,还创新引入商业保险运作机制,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大病补充医保制度。太仓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杜小刚认为:“幸福农村,不仅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更体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让‘农村更像农村’。”
新型农民“种更多的地”
太仓东濒长江、南邻上海,自古就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
然而,面对农业劳动力老化、弱化、兼业化的现状,太仓现代农业的长卷该如何下笔?为解决“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的问题,太仓市积极发展以村集体为单位的劳务合作社和合作农场,大力培育现代农业新主体。
“合作农场是农民以土地、劳力、资金等形式入股,从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东林村合作农场场长张耀忠介绍,农场实现了育秧、机耕、插秧、收割、烘干、包装一条龙,引进富硒技术生产大米,亩均效益是常规种植的12倍。在东林合作农场,1500亩农田只需要16个人耕种,2012年农场纯收益超过220万元。
“截至目前,太仓已组建合作农场100家,累计经营土地2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8%。”太仓市委农工办主任邹家祥告诉记者。
为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太仓连续几年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列入政府实事工程,仅去年就开展120期专业技术培训。预计到“十二五”末,太仓将拥有持专业证书的各类新型职业农民1.1万名。
政社互动“给村民决策权”
城厢镇胜泾村村民武铭是太仓300余名“勤廉指数”调查员之一。每年年底抽样方式一确定,他就带着测评问卷登门拜访农户。在参评人员方面,普通村民的测评分值权重达62.5%。“我们要让村干部‘讨好’老百姓。”太仓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2008年,太仓开始试点“政社互动”——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这种社会管理模式划清了“行政权力”和“自治权利”界限,给了村民更多的参与机会。作为首批试点,城厢镇尝到了政府“放手”的甜头。2010年,电站村500多户村民要整组拆迁,集中搬移到安置小区。城厢镇政府决定,把决策权交给村里。
从村委会“一票直选”,到村级事务“事前共决策、事中听意见、事后有监督”,还有“民意黑屋子”测评村官,“政社互动”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决策者”,使矛盾纠纷化解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人民群众安全感达到92%。
清新空气“和20年前一样”
作为中国首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太仓吸引了近200家占地少、产出强度高、无污染的德资企业落户。
“幸福农村,不是农民手中拿着许多钱,烟囱却冒着黑烟。”太仓人达成共识: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蓝天清水为代价,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近3年,太仓共投入60多亿元,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四大工程。
如今的电站村,水泥路修到了各家各户门口,湿地治污和生物治污设备一应俱全。太仓市环保局局长吴建国告诉记者:“太仓已建成的26万亩高效农田,将逐步扩展为江南水乡特色的现代森林生态系统。”
近几年,太仓优良天数维持在95%左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盲人按摩师龚思珲的直观感觉是,空气和20年前一样清新。(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