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观舞青藏高原

    杨福泉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15日   11 版)
    丁青热巴舞(摄影) 杨福泉

        这张图拍摄于2002年6月,地点在西藏昌都地区的丁青县。当时,我参与西藏昌都、云南迪庆和青海玉树这3个康巴方言地区和州政府联合举行的“茶马古道”考察队,分两路分别从云南和四川出发,沿着“茶马古道”前行。六月的昌都,竟然会漫天飞雪,我们一路上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前行,来到了昌都地区的丁青县。丁青原名琼波,意为“大鹏鸟”,有各种相关的神异传说。一到丁青,雪停云散,高原的天空一下变得蔚蓝如洗。

        丁青县的文化部门特意邀请了桑多乡的4个热巴舞民间艺人来,据介绍是两对老夫妇,是“冬洛热巴”的第四代传人。丁青热巴在整个藏区很有名,它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融说、唱、舞、杂技和气功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丁青热巴舞起源于琼布丁青,其创始人据说是琼布·米拉推巴嘎,即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丁青县被认为是热巴舞的发源地。丁青热巴舞有三个主要流派,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流行于桑多的冬洛热巴,也称康沙热巴。据介绍,这种热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2002年,丁青县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热巴艺术之乡”。丁青热巴以粗犷豪放、高难度的舞蹈动作闻名于世,它的音乐有高亢激越、明亮、奔放、流畅的特点,内容多表现避灾祛祸、庆祝丰收、祝愿吉祥等。

        这四个老艺人随着鼓乐声翩然起舞,朴野热烈的气韵扑面而来。舞者虽已上了年纪,但舞起来的动作粗犷激烈。两个男舞者还有不少翻跟斗、落地翻滚等动作,激情昂扬,身手矫健如鹰,其敏捷之状,宛如长袖善舞的翩翩青年。热烈粗犷的舞蹈与歌相穿插,音波流荡在高原的阳光和风中。从他们的舞蹈中,可以想象这些老艺人年轻时的舞者风采会是何等的精彩!这场景感染我的不仅是舞者,还有周围那众多的藏民,老幼妇孺都有,其中有不少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有的年轻人扶着老人,他们看得那么入神和痴迷,有的观众还随着舞者的节奏哼着曲子跃跃欲试,完全沉浸在欢快的节奏中。高原蓝幽幽的天、热辣辣的太阳映着藏民那黑红黑红的明朗笑脸,显出一种异常感染人的美。

        我与青藏高原有缘,多次有机会来到这世界屋脊。除了灵山圣水和高僧大德等,最感染我的还有那些高原的歌者舞者,以及那些痴迷艺术的观众。今年我去青海省,在海拔4300米的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城广场观看了大型的格萨尔和藏戏演唱会。成百上千的当地民众喜气洋洋来观看演出,犹如过盛大的节日。来自果洛州和西藏昌都等地的格萨尔艺人登台献艺,新老民间艺人济济一堂,把这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相传是“神授”或冥冥中习得的英雄史诗咏唱得荡气回肠。来自寺庙的僧众和达日县女子学校的藏族学生们则分别演出了藏戏《格萨尔赛马称王》。台上的演员们一个个龙腾虎跃、长吟短唱,而台下的观众则如痴如醉。有的僧人一边手捻佛珠一边看,老人们则一手摇着转经筒一边聚精会神地看,看到精彩处,眼睛放光,表情亢奋,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阵欢呼声。而与2002年我在西藏丁青县看热巴舞时不同的是,现在很多中青年藏民都拿着手机或数码相机在拍摄演出的场景。

        青藏高原的牧民痴迷本民族的民间艺术,因此许多行吟歌者舞者非常受欢迎,这也是能洋洋洒洒歌吟几天几夜的格萨尔艺人在藏区层出不穷的原因。藏族民众多能歌善舞,在广袤的草原或雪山上,在碧蓝如玉的神湖畔,常常听得见牧民的歌声。在这寂寥旷远的高原,唱歌起舞本身就是一种超然世外的精神生活和生活方式。它启示我们,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发自内心挚爱母族文化的儿女们,有了挚爱就有了坚守,就能生生不息地把母族文化传承下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