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12月9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一直是抗战史研究的热点。然而,从1936年至1945年抗战结束,“二战”中在中国的美国人对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观察、接触所起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尚未得到充分梳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有待深入研究。日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开题报告暨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与会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转折点。美国政策的变化不仅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也对中国国内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跳出传统研究范式,选择抗战时期国际友人的群像图作为框架,从外国人的角度观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此次研讨会的最大亮点。其中,对抗日战争亲历者及当事人后代等口述史料的抢救颇具价值。海伦·斯诺的侄女讲述了在抗战时期,海伦·斯诺为中美文化架桥铺路的历史细节;卡尔逊的孙女从战士的信念这一角度回顾了先辈多次访华并访问抗日根据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