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这座建市仅17年的年轻城市,不沿江、不靠海、不通铁路。从建市之初就和“先天不足”“经济洼地”“省贫困县”之类的词语紧紧相连。然而,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宿迁,近年来凭借一股独特的精气神,不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改革创新也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其行政改革的代表,市区西部的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方舟”见证了宿迁不断探索的每一步。
谈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委书记蓝绍敏说:“只有最好的政务环境、最高效的行政效率、最低的成本,才能吸引更多的资源。”
今年4月底,宿迁对全市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梳理,先后召开90多场座谈会,逐项分析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可行性。同时聘请专家学者,结合宿迁实际对已有审批项目逐项评审。精简后,原来193项行政审批事项压减136项,其中33项审批权交由各类社会组织,精简率超过70%;95项审批权暂停行使,改为事后监管;8项审批权下放到县区。保留的57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入驻“便民方舟”,实行一站式办理。
“便民方舟”设有13个服务大厅、318个窗口、62个部门,共有400多名工作人员。宿迁市政府副秘书长孙登怀介绍:“设立‘便民方舟’就是为了让企业和群众在办理审批时少交一些钱、少跑一趟腿、少跨一道门槛。”为缩短审批时限、降低市场准入成本,“便民方舟”的工商局窗口还牵头推出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国税登记证、地税登记证“四证(照)一体”改革,实行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内部流转、统一发证。改革后,原来需要三个多月才能完成的市场主体准入,三至五个工作日即可完成。为实现对百姓的贴心服务,“便民方舟”还推出了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帮办服务、全程服务等四项服务。
设在“便民方舟”的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中心被市民亲切地称为“不下班的网上政府”,老百姓的各种诉求均可在这里得到快速答复。12345政府热线开通后曾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市区某医院正在为一名孕妇实施剖腹产手术时突然停电。服务中心接线员接到电话后立即与电力部门联络,配合电力部门迅速恢复供电,保证了孕妇顺利生产。
150多面锦旗,200余封感谢信和表扬信,是“便民方舟”最好的注解,这一叶扁舟已然驶向了百姓心头。(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余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