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各大电商展开促销大战,其中仅阿里巴巴一家当天的销售额就达到350亿元。而在35年前的1978年,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总额只有1559亿元。
35年,变化之大,令人震惊,更令人惊喜。这35年,是供给能力大提高,商品和服务实现由短缺到丰富巨大转变的35年,是我国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逐步建立的35年,是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为增强的35年,也是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升到世界前列的35年。
先来看看农产品。35年来,我们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生产,不仅成功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而且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2012年,粮食产量达到58958万吨,比1978年增长93.5%,2004年以来实现“九连增”。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说,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3年以后,农业上一直捷报频传。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连续九年粮食增长这样一个局面,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再来看看工业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迅速启动,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猛增长。2012年,我国汽车生产1928万辆,比1978年增长128.3倍;家用电冰箱由2.8万台增加到8427万台;彩色电视机由0.4万台增加到1.3亿台。手机和电脑更是从零开始,2012年产量分别达到11.8亿台和3.5亿台。
35年来,我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已达到17.6%。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我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表示,中国工业是一支充满活力的新兴力量,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中国具有发展工业的诸多比较优势,同美国等发达工业化国家的技术差距正在迅速缩小,“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是一个可以实现的中国梦”。
最后再来看看服务业,这是一个国家供给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
1978年以前我国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偏低,发展相对滞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随着国家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逐渐深化,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31407亿元,1979—2012年年均实际增长10.8%。
在传统服务行业持续增长的同时,金融、房地产、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金融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6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8723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2.8%;房地产业由80亿元增加到29006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1.3%。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院长高培勇说,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超过工业,成为GDP的最大贡献者,这折射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服务业发展会迎来一个黄金的发展周期。
近年来,信息、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增强。今年以来,我国不断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本报记者 陈 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