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探索海洋发展之路

    胡其峰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25日   13 版)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采访:本报记者 胡其峰

     

        嘉宾:麦康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黄建钢 浙江海洋学院教授

     

        郁志荣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蓝色海洋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建设海洋强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近日,由新华(青岛)国际海洋资讯中心主办的2013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上百位知名专家围绕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发展、蓝色经济的产业布局与功能定位、蓝色经济的绿色发展路径等议题,探讨海洋发展之路,为“海洋强国”建言献策。本报记者对其中三位专家进行了采访,并整理了他们的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麦康森:

     

    开拓深海养殖空间是未来发展方向

     

        保证水产品的供给,是我国持续发展的刚性需求。我们平常讲刚性需求的时候,很多人没想到水产,所以我要强调水产在中国的重要性。人口、环境、资源三大问题是世界问题,也首先是中国的问题,因为中国占了世界人口的20%,我们人多地少的问题更加突出。生存是人类的首要问题,生存需要生物资源。海洋首先给人类提供的是生物资源,鱼、虾、贝、藻是人类最主要的海洋生物资源。作为五千年的农耕国家,我们中国首先要考虑向海洋要资源。

     

        在中国,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水产养殖。我们是世界上的水产“超级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了世界总产量的70%。中国人能吃的无所不养,所以中国的水产养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多样性。中国的水产养殖每年提供四千万吨的优质蛋白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未来对水产品的需求必须通过养殖来满足,而不是通过捕捞。

     

        谈到刚性需求,我认为其中有一个认识问题,我们把粮食、生猪等等都作为刚性需求,猪肉一涨价,政府经常就会补贴。但是我们的鱼、我们的水产品是否也是我们的刚性需求呢?很多专家都不敢理直气壮地说这个问题,我要说,水产品对中国人来说也是刚性需求,是更重要的战略需求。1985年到2005年的数据显示,疾病导致中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第一个是脑血管疾病,第二个是冠心病,人们的饮食习惯造成心脑血管发病率上升。其实,科学研究证明,食用鱼油有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过去的三十年,中国水产养殖快速发展迎来了哪些挑战?跟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一样的,资源消耗、规模快速扩张、片面追求产量等等,这是我们发展的共同特征。中国水产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个。一是缺地,中国的可耕面积是欧洲的三分之一,美国的十分之一。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对养殖空间的挤压越来越大,陆地上的养殖空间越来越少。第二个挑战是水。养殖必须有水,但是中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没水怎么养鱼?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水质的不断恶化已经不能满足养殖业发展的需求。

     

        2008年国家发布的海域污染数据显示,2007年污染已经达到了长江口外200公里,我们在近海养殖目前已经不能保证养殖活动的安全,沿海受到污染,每年四千万吨到五千万吨的优质蛋白质从哪里来?所以,我们必须要开拓我们水产养殖的发展空间。我们努力提高有限的土地资源跟水资源的利用率,当然是发展的方向。比如说工厂化养殖,核心技术是水处理技术。但是,我们拥有的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怎么去利用它?目前,我国沿海水产养殖局部富营养化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但是提供的产量仍然非常有限。所以,开拓深海养殖空间,是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

     

        浙江海洋学院教授黄建钢:

     

    “经略海洋”与“海洋思维”

     

        “经略海洋”是一个新概念,特别是经过2013年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后更是赋予了一种新意。但社会对此还没有引起广泛和足够的重视和落实。这就需要对此进行深入和系统的剖析、研究和阐述。

     

        要从“海洋思维”的角度来理解和落实“经略海洋”的概念、理念和信念。它是“海洋世纪”的产物,是“海洋争端”频发和凸起的结果,是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和“海洋战略”的具体体现;其基础是一种特别的和陌生的“海洋思维”方式,包含有一个深刻和丰富的内涵;甚至将关联中国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要梳理、形成、灌输和构建一个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和生态性的“海洋思维”。这是一个以“海洋”为范畴,以“海洋”为内容,以“海洋”为内涵,以“海洋”为价值,以“海洋”为标准的思维方式。

     

        它既要以战术、战略、策略、方略为前提和前奏,又要以经营、经贸、经理和经纵为方式和方法,还要以经济、经销和经验为效果、效应和影响。关键在于,对“海洋”怎样“经略”?它具有在“海洋问题”上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和效应。它是由“点思维”、“线思维”、“面思维”和“体思维”合力而成的智慧。这种智慧的前提是要确认人类生存的地理条件是“海洋”及其周围的“陆地”,而不是不包含甚至排斥“海洋”的“陆地”。

     

        由此要构建和形成一个“海洋哲学”、“海洋文化”、“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活”的思维和运作态势。其中,务必要把“海洋”当作人类最大的并难以替换的“公共池塘”。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并解决“公地悲剧”问题,不仅需要经济基力,需要军事实力,更需要文化化力,需要智慧巧力,特别需要法律法力和政策激力即制度力度的支点、支持和支撑。

     

        其实,海洋事业的发展特别需要制度创新。这也是“经略海洋”的“经典战略”的基本要义。只有制度创新,才有科学创新;只有科学创新,才有技术创新;只有技术创新,才有生存创新;只有生存创新,才有生活创新。

     

        但是,所有这些创新的基础则是意识、理念、思想和理论的创新。而这些创新的基础又是思维方式的创新。所以,中国要在一个“经济全球化”和“世纪海洋化”的浪潮中,不仅不败而且还要乘势而上,就必须要“经略海洋”和创立“海洋思维”。现在的海洋事业之所以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均有不足,就是因为缺少“海洋思维”或者是“海洋思维”还不够完善和还不够深邃。其中,思维属于生产方式,理念属于生产产品。产品方式决定产品方向。

     

        马汉的《海权论》是人类在这方面所作的勇敢的、但并不是很成熟和很统筹的思索和探索。但它是对近代海洋的一种归纳和引导。应该有面临今天和明天的海洋问题的海洋理念和海洋制度。这是海洋上的“经典战略”要做的重点工作。应该对联合国的《海洋法公约》提出重新修改意见。应该创立属于中国自己的海洋思维和海洋理论。应该向全世界推广甚至推销“以太平洋为中心的世界地图”。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郁志荣:

     

    日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我们在研究日本如何发展海洋经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过程中,发现其有独特的认识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其一,发展海洋经济必须概念清晰。迄今为止,凡是在日本正式出版的规范性文件中和出自日本学者之手撰写的文章中,找不到一处提及或用“海洋经济”表述的,取而代之的是“海洋产业”,这比使用“海洋经济”更加直观和容易理解。我国经常使用发展“海洋经济”,提升“海洋经济”。但是,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解释模糊不清。这是文化不同造成的结果,应该引起我国学界的广泛注意和深入研究。

     

        其二,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建章立制。日本历史上曾经有三次大规模的学习经历,第一次是向中国大陆学习,第二次脱亚入欧向欧洲学习,第三次向美国学习。日本为了实现海洋立国的战略目标,致力于海洋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就是建章立制。围绕“海洋产业”健康发展,采取制定政策,资金保证,人才培养,宣传教育,海洋调查,科技发展,组织落实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本世纪初,日本提出海洋立国战略目标后,不失时机地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推进。2007年4月20日国会通过的《海洋基本法》,2008年开始每五年修订一次的《海洋基本计划》,以及2011年日本海洋政策财团提出了《日本海事产业发展战略——20年规划》建议等。日本为实现海洋立国、发展海洋产业建章立制,最大的特点是成系列。《海洋基本法》规定海洋立国发展海洋产业的方针原则,在较长一段时间不会变化。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日本又出台了《海洋基本计划》规定每五年修订一次。2008年的《海洋基本计划》重点强调加强专属经济区等管辖海域的综合管理,而2013年修订的第二次《海洋基本计划》则强调开发稀缺资源——稀土以及替代核电的清洁能源——可燃冰等。除了上述《海洋基本法》《海洋基本计划》之外,还针对与海洋经济直接有关的领域制定行业规划,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操作更加简便。《日本海事产业发展战略——20年规划》建议,在预测未来50年内世界造船工业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日本造船工业的优势和弱点,从而提出发展方向。规划强调要改变过去几十年日本以先进技术为依托,凭借质量和数量优势取胜的传统做法,转为培养高精尖人才,借助过去几十年积累的造船经验,将主要精力放在造船工业新产品和核心技术的研发上,以取代欧洲垄断国际造船工业专利的霸主地位。

     

        其三,发展海洋经济人人有责。日本《海洋基本法》共四章38条,另加2个附则。其作用在于将海洋立国的战略目标赋予法律地位的同时,把深刻理解和实现海洋立国战略目标通过法律的形式,作为政府的神圣职责和每个国民的义务固定下来。《海洋基本法》后三章——海洋基本计划、基本政策制定以及设立海洋综合政策本部,都明确规定和强调了政府应担负的职能和责任。因此,一旦政府部门消极懈怠就属于违法行为,是要被追究责任的。从日本《海洋基本法》规定可以看出,日本海洋开发利用和海洋管理是由上而下的。不仅明确任务,而且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责,给上至内阁总理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规定了实现海洋立国的努力方向和具体任务,他们都是促进和推进发展“日本海洋产业”的责任人和志愿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