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交流·感悟

    我在台湾做艺术交换生

    作者:周召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21日 16版)

        我是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2011级学生。去年夏天,我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为期一周的宝岛台湾行夏令营活动,主要活动是参访台湾的一些学校,比如,辅仁大学、中原大学、实践大学等。我粗略观察了他们的设计学院,其每个空间都充满了设计感,充满了想象,而且刻意给学生留些空间、设施,让他们毫无顾忌地去施展设计才能。因为时值暑假,对台湾大学的参访可以说是走马观花,没有太多的感受,但仍然有很多东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我决定再次寻找机会去台湾学习一段时间。

        今年二月至七月,作为华中师范大学大陆交换生,我到台湾中原大学商业设计学院学习了半年,切实体会到,台湾的高等教育及社会整体文化意识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环境方面。在中原大学,大二学生作品设计课一般是这样上的:他们把每件作品设计课分为三个课时,三课时基本又分为三个部分。

        在第一个课时,由老师讲解作品设计主题,学生们则在课后确定设计思路和完成作品。在作品还未完成前,老师不会否定学生思路,学生也不必过多去考虑自己的想象和理念最终能否实现,而是先放开想象。在以往,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当你有了想法之后,你还要去想想,这个想法是否可能实现?在作业过程中,仔细想来,在学习设计初期,如果给的条条框框让人畏手畏脚,很可能就不会有日后设计的无限可能。

        在第二个课时,是学生作品的进度讨论,老师会对作品细节部分提出建议。台湾老师鼓励学生创作不要仅限于手绘或电脑绘图,而要尽量做到手法多样化。例如,我上过这样一节有意思的课,老师要求我们选取身边熟悉的物件来创作,材料不限,任选主题,既可以采用手绘、电脑绘画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摄影、拓印、影印等途径。这是我第一次采用除了电脑绘图之外的手绘方式去表现作品,它就像我读小学时上过的手工课一样锻炼手功。此后,我又尝试了用摄影、拓印、影印方法设计作品,方式的多样既克服了设计过程的枯燥乏味,又可享受到设计的趣味。

        第三个课时,是上交作品以及点评。开始,老师让每位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的作品。当你讲完自己作品的时候,会得到全体同学的掌声。台湾老师和同学从不吝啬掌声和赞美,这让每个学生首先就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劳动得到了赞美。接着,是老师的点评,老师点评时一般都用“我认为”这样的语气,这也是示范学生尊重每一个人的观点,老师也只是“老师”的观点。大部分时间,则是同学们互相点评作品,同学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会向设计者将创作的每一个步骤问得清清楚楚,设计者也会把自己的创作过程讲得明明白白,很自然,不矫情。

        正是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不拘形式的引导,使得我看到的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各具特色、各有内涵。老师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使得学生的设计思路广阔、新奇而又个性十足、创意多元。这种个性不仅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上,还表现在他们的衣着、装扮上,甚至许多日常用品上,这也是他们在设计学院“设计”文化的浸润下养成的,老师鼓励、同学们也经常“攀比”自己设计的小玩意儿,包括自己设计制作的衣服、购物袋、笔袋、书签等等。

        其实,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学科或者一门“手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以及对人与自然的尊重。对这点,我在台湾有更深的体会。在台湾半年来,我利用周末时间,几乎走遍了宝岛所有的名风景区。我感觉到,小到路牌,甚至商业门面,大到街道、景点,处处都充满了设计感,无不体现台湾人的用心巧妙。在这样的环境里,你随便找一家书店,或一间咖啡店小憩,都会充满愉快和享受。

        正是由于这种艺术性的态度,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十分发达,几乎每个县市都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些园区会不定期更换一些展览,或者举办一些文化创意活动。台湾人是“小清新”的,只要你偶尔参观,你会发现,在创意园区的广场上,不同职业、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有,他们是会生活的人,是有诗意的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