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厦门,人们纷纷传颂着一个令闻者感怀的“遗嘱”。
“如果我走了,辛苦你们继续帮助这些孩子,他们有的还很小,有的没爹没娘孤苦伶仃,很可怜的。”说这话的人叫游文晃,一位普通的厦门市民。
这是心肌梗塞病危入院的游文晃,在病床前向爱人和儿子所作的“最后的交代”。他口中的“孩子”,是他长期资助的205名孤儿贫困生。
所幸的是,这份“遗嘱”托孤并没有成为现实,曾荣登“中国好人榜”的游文晃奇迹般地活下来了。用他的话说:“孩子们的鼓励是支撑我生命的坚强力量。”
都说父爱如山。这么多年来,无论多大的风雨,都阻挡不了游文晃给孤儿们山一样坚强可靠的父爱。
“只要我在,你就有学上”
游文晃资助的第一个对象叫陈弘。陈弘的父亲是一名已故军人,母亲身患疾病,失去劳动能力,还在读小学的陈弘面临失学。听说此事后,他心酸得说不出话来。几经辗转,他找到了陈弘,主动提出要承担她上学的费用。这份责任,他一扛就是十几年。如今,陈弘已经成为一名教师。
游文晃曾说,陪伴孩子的是一种爱心,挑在自己肩上的是一种责任,而这种责任不可以半途而废,必须坚持到底。
2008年,王琳因为父亲去世,成了一名孤儿。正当她孤独无助,对未来失去信念的时候,游文晃通过福建省妇联找到了她。游文晃一句“有我在,你就能上学”,让王琳的天放晴了。2011年,王琳考上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每年6000元的学费让她产生了弃学的念头,游文晃给她的答案还是一样:“有我在,你就能上学。”
从第1个孩子,到第205个孩子,游文晃始终如一。
“你们要好好读书,学好本领,将来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只要你们能考上大学,我就一定资助你们到大学毕业。”这是游文晃的承诺。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也没放弃过。
2008年股市不景气,他损失惨重。游文晃不仅亏本将给儿子购买的人身保险基金退了,还卖掉了位于厦门福津大街的一处店面,才周转出一些资金继续资助孤儿贫困生。
心细如发的“游爸爸”
每年,游文晃都会为每名孩子寄去衣物和学习用品。到了元旦、春节,为让孩子们有新衣新鞋穿,他跑到服装批发市场,比照每名孩子的身形尺寸精挑细选。
细心的孩子会发现,“游爸爸穿着露出脚趾头的破袜子,但他一年四季都要买新衣服和鞋袜给我们”。
游文晃就是这样省吃俭用地攒钱给孩子们。游文晃的家,只是一套装修简单的三居室,一辆电动车是唯一的代步工具。
18年来,游文晃捐出了自己90%的收入,金额累计达200多万元。除了让孩子们有钱读书外,游文晃还照顾起了他们的生活。
2007年5月,孤儿黄某在电话中告诉游文晃,因严重贫血,造成头脑晕眩,她已无法正常上学。在医生的指导下,游文晃立即寄去药品、补品,经过两个月治疗,黄某又背起了书包。
2008年春节,江某后背长瘤,疼痛难忍,无法睡觉,须住院手术。在游文晃精心安排和资助下,江某在厦门部队医院成功进行了瘤子摘除手术,解除了病痛。
游文晃希望给孩子们家一般的温暖,定期与孩子们保持联系是他的习惯。逢年过节,游文晃还会前往山区或贫困户家里与孩子们团聚,有时节假日他还会安排孩子们到他家里做客,带领孩子们游览厦门风光。
让孩子们找到人生坐标
52岁的游文晃每次收到孩子们的来信就会开心得像个孩子。孩子们会跟他“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商量事情。
在游文晃不大的书桌上,存放着一大摞孩子的来信,这里面饱含了他对孩子们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游文晃要向孩子们传递一个信息:用积极心态面对生活,学会感恩,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从未体验过父爱母爱,游爸爸是我的恩人,但生活中更像我的父亲。”受过他资助的林继志说,“以前自己被人资助会觉得很自卑,但现在觉得应该更幸福,因为有人像父母一样关心自己。”
在孩子眼中,游文晃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在游文晃眼中,孩子们将来对社会有贡献就是自己最大的财富。游文晃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孩子们应该持有的生活态度。
小王说,我念初三下学期,唯一相依为命的养父病逝,我成了大家口中的孤儿,那时候贫困造成重度营养不良的我频频生病,病魔折磨着我,让我彻底绝望了,是厦门好人游文晃叔叔,让我的学习生活有了保障。游文晃叔叔像慈祥的父亲关爱着我,我会永远铭记游叔叔这份无私的爱,并用实际行动把这份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这份感动!(本报记者 马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