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朔州:“塞上明珠”生态美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3日 01版)

        10月初,记者又一次走出雁门关,去山西朔州采访。所到之处,昔日“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满眼是黄色,处处灰蒙蒙”的景象,已经变成林海绿峦、蓝天白云、清冽甘泉、树语花吟……朔州,这座因煤电而生的城市,正尽情挥洒着生态美、和谐美,成为魅力四射的“塞上明珠”。

     

    美学追求:构筑“天人合一”的胜境

     

        登清凉山,在林海间见识“翠屏积雪”的奇观;访儿女山,在泉声中走入“小峪藏春”雅境;攀紫荆山,在鸟语花香里体会“双化晚照”的意蕴……漫步在乡村旷野,只见树木成林、乔灌相间,呈现一番别致的塞上风情。

     

        朔州市委书记王安庞说:“挖一吨煤,栽一棵树。朔州要让森林拥抱城市乡村,力争到2015年林木面积达到59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一幅“朔州大水系建设”规划图铺展在记者面前:“十二五”期间,朔州水利投资100亿元,水面扩展到100平方公里,连片灌溉农田100万亩,河道整治100公里……朔州人用大气势、大手笔构筑起“天人合一”的胜境。

     

        “林在城中制鲜氧,城在林中享清凉;珍卉嘉木碧玉妆,连荫叠翠任徜徉。”一位来此地的诗人欣然写下这样的诗篇。

     

    人文情思:丰富“和谐共生”的内涵

     

        来到常门铺,只见游人如织,有的乘游艇驰骋水面,赏湖光山色;有的坐在蒙古包内,饮酒品茗。在金沙滩,人们站在昔日杨家将作战的点将台上,评说杨家将的故事。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丰富着“塞上明珠”的内涵。

     

        据一位多次来调研的专家说,朔州在生态建设中渗透进人文情思,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者,他们将应县木塔、净土寺等7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右卫镇、广武村2处历史文化名村镇进行了重点保护,先后建起了马邑博物馆、崇福寺博物馆,恢复了十二连城、双化晚照、古村落等,让文化血脉流淌起来。

     

        “马邑文化论坛”“翰墨飘香书画展”“边塞风情摄影展”……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常年不断。朔城区的一位机关干部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区内建起了面积2.3万平方米、主楼高11层的文体活动中心。全区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和299个行政村实现了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全覆盖。

     

    观念变革:描绘“生态兴业”的画卷

     

        来到金沙滩生态农业园区,记者不由得惊叹这里的“点子新”。当地人巧用电厂余热,解决了冬季供暖问题,发展起四季长绿的大棚400个,带动起2个家庭农场、3个农牧合作社、4个肉羊养殖园区。据介绍,在朔州,这样规模的生态农业园还有40多家。今年以来,朔州市共实施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现代化项目67项,总投资110.4亿元,有307个村获得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称号。

     

        生态文明带来了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经济形态的变革。记者再次来到新家园乡,以前这里煤尘蔽日、垃圾遍地;如今,这里兴起了“循环经济”,崛起了集化工、医药、科技、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据了解,目前朔州已建成30个森林生态景观园区,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

     

        生态引领发展,使循环经济集聚区迅速崛起。朔州市发改委主任赵养力向记者介绍说,在北周、富甲、北坪、金沙滩、梁威等8大循环经济园区,已建成生产项目100个,总资产443.7亿元;在建项目77个,总投资1107.5亿元。预计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值2600亿元,创利税570亿元。(本报通讯员 崔金鑫 石永杰 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