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10月8日,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早晨7点,听了一夜风雨声的上海市民汤蕴懿站在自家窗外,看着雨越下越大,地面积水深深浅浅,犹豫着要不要送孩子上学。去吧,肯定是去“添堵”,路上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状况。7点15分,汤蕴懿再次上网核实,红色预警还没有发布。无奈,带着孩子冲进雨帘。
早晨7时38分,暴雨橙色预警升级为红色预警。7时45分,防汛防台橙色预警也升为防汛防台红色预警。在路上,她的手机收到了来自@上海发布的提醒——市防汛指挥部:企事业单位员工、学校学生等因暴雨延误可不作迟到处理!可这会儿,她已经堵在“车海”中,看着高架桥辅道上的大水,进退不得。
这天上午,和汤蕴懿有着相似遭遇的人不在少数。赤脚蹚水坐地铁,公交变“潜艇”,开车成了“坐船”“看海”……为什么不能早些发布呢?当天下午见到记者时,汤蕴懿忍不住还要发几句牢骚:在遭遇红色预警这样的气象灾害时,能不能更加高效主动地停工、停学,避免扩大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可能受到的损失。
根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规定,红色预警是突发气象灾害中的最高级别。一旦发出红色预警,意味着有关部门和人员应根据防御指引,做好各种应急措施。《上海市处置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要求,一旦发生气象灾害,教育部门应根据防御指引,通知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做好停课准备,其他企事业单位视情况决定是否停工。
但在现实中,红色预警很难“及时”成为停课停工的信号。上海市防汛办副主任章震宇告诉记者,气象部门发布红色预警后,需要经过市政府的批准,视情况决定是否发布停课停业的通知。而即便要发布,从市教委通知到各区县教育局,再到每个学校,各个班主任,再到每个学生家长,不是一两个小时能完成的事情。一般来说,至少在前一天晚上8点前决定是否要发通知,才能保证足够的到达时间。
那么,是否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刮几级台风、发布何种级别的预警,能够成为停课停工的自动号令,而不用等待经过层层中转下达的通知呢?这样,起码我们可以尽可能少一些无谓的“添堵”,少一些无谓的“风险”,我们的城市应急也能够更高效。这也是一种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之举。
本报记者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