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2013年全国版和地方版《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
作为主导中国财税体制改革进程的重要线索,公共财政建设正在由理论层面的探讨日益深入地转变为财税改革的实践操作。中国已经步入全面和全力建设公共财政的时代。然而,从总体上看,在当前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进程中,始终面临两个方面的“瓶颈”制约:一是作为一种全新的制度安排,我们还不能完整而系统地描述公共财政的制度体系——正在着力建设的公共财政制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二是作为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我们还不能适时而动态地刻画公共财政的建设进程——不断逼近公共化目标的公共财政建设目前到了什么地步?为此,从2004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一直致力于运用综合评价技术对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进展状况进行定量描述与评价的工作,其目的是建立能够标识公共财政建设前行方向的“路线图”和刻画公共财政建设既有进程的“考评卷”。经过多年的研究,课题组构建了分别适用于全国和地方两个层面的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2012年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11(地方版)》和2007~2012六个年度的全国版《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
此次发布的则是2013年度全国版和地方版《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根据该报告,构成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数的十大因素指标中,通过问卷调查形成的绩效改善度指数汇总了社会公众对九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各项公共服务的主观评价。
2013报告年度,绩效改善度指标比2012报告年度提高了1.25分,比2007报告年度提高了5.09分。全部九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得分均超过了60分,都达到了基本满意的水平。其中,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满意度最高,达到了69.28分,其次是对市政设施和义务教育的满意度,分别为68.81分和68.52分。
对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满意度、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对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以及对治安和司法服务的满意度五项指标的得分接近,在64~66分之间。对医疗卫生的满意度得分最低,为62.40分,尽管绝对得分仍然较低,但与2007报告年度相比,对医疗卫生的满意度是增幅最大的指标,得分提高了8.03分;其次是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6年来得分提高了7.79分。与2012报告年度相比,增幅最大的是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满意度,其次是对治安和司法服务的满意度,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略有下降。(张 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