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日,我军最高科学与工程技术学府——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迎来60华诞。60年来,该校为国家和军队培养高素质人才15万余名,取得以天河超级计算机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探寻这所大学办学治校的奥秘,记者采访了该校校长杨学军、政治委员王建伟。
记者: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在60年的办学育人实践中,国防科大形成了怎样的大学精神?
王建伟:学校的诞生、成长和壮大,始终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学校的前身“哈军工”的成立,是毛主席、党中央决策的结果。由于历史原因,1966年学院退出军队序列,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更名为长沙工学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过问下,1978年6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长沙工学院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重新归入军队序列。在60年的历史征程中,一代代国防科大人沉淀、凝聚、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大学精神,这就是“哈军工”优良传统、“银河”精神,“厚德博学、强军兴国”校训、“忠诚、严格、科学、勤奋、文明”的校风和“以我为主、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天河文化,这条精神纽带植根于伟大的民族精神,体现的是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政治信念;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价值追求;严谨求实、笃学精业的治学态度;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创新品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兼容并蓄、开放办学的开阔视野,贯穿于学校建设发展的各个时期,奔腾在每一名国防科大人的血液之中。这是我们敢于提出创建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底气之所在。
记者:据说,学校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
杨学军:是的,这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就是坚持我军特色与世界一流相统一。循着这一逻辑,我感到,最主要的是做到“五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必须坚持服务国家和军队战略需求;必须坚持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协调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而今学校的思想政治建设成效显著,学科体系完善发展,人才建设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部分国际可比性学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内可比性办学指标达到国家高等教育领先水平,这为我们加快创建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在强军目标指引下,学校怎样加快创建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步伐?
王建伟:目前,学校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党的十八大勾画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对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另一方面,习主席提出的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对全军发出的强军兴军动员令,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赋予了学校建设重大历史责任,聚焦了学校的核心使命任务,确立了学校建设新的起点和标准。
杨学军:党的强军目标,为加快创建我军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切实把全校官兵意志力量凝聚到强军目标上来,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动摇,坚决落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要全面推进教学科研创新,围绕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加强核心军事能力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深入抓好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能够驾驭未来国防科技的工程师、科学家、战略家,驾驭未来战争的设计师、指挥家、军事家;适应世界新技术、新产业、新军事革命,推进重大科技专项、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战略高技术研究,深化军民融合和协同创新,努力在事关军队现代化建设命脉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取得一批自主创新成果。要深入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全面实施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领军人才、打造骨干尖子人才、储备基础人才和后备人才,造就高水平教学和创新团队。要抓好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不断提高强军兴军的能力。(本报记者 陈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