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26日 星期一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山里娃的“爷爷老师”

    ——记湖北省建始县龙坪乡柳林荒教学点教师王永祝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26日   04 版)
    王永祝耐心辅导学生。本报通讯员 郑凌云摄
    扫描该二维码可登录光明网“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专题网页

        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茫茫大山之中,有一所只有28名学生的“袖珍学校”。这里,有一位“爷爷老师”,他就是56岁的王永祝。从儿时起,他就梦想着做老师,因为“教师是我一生向往的职业,我这一辈子就只想把这件事做好”。

     

    一个人接下教学点

     

        2009年,因生源锐减,建始县龙坪乡柳林荒小学被改为教学点。其他老师都走了,王永祝选择了留下。他说,自己是山里人,知道山里的孩子不读书就没前途,“这里需要一个‘引娃娃’的人,我有责任留下来带好这些孩子”。

     

        柳林荒教学点位于海拔1600多米的地区,“五月仍需穿棉袄,半年都要偎火炉”是这里的真实写照。1990年,王永祝从离家近的金盆坦小学调到这里,每天步行往返20里山路去上课。白天教学,晚上回家还要干农活,照顾母亲、孩子。2006年以来,柳林荒一带水源枯竭,他提着扁担下山挑了7年水。但不管多累,王永祝都没放松教学。同事周福海说:“王老师带毕业班时,连生病做手术都不休息,打个消炎针就来上课了。”

     

        龙坪乡中心学校校长李学武告诉记者,王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到乡里、镇里的完小读高年级,成绩都名列前茅。村民唐良珍的女儿从柳林荒教学点转到完小读三年级,成绩全班第一。唐良珍说:“王老师不仅教孩子读书,还教他们规矩。我闺女回家总是写完作业再玩,看到垃圾就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这都是王老师教的好习惯。闺女常常问我:能不能让王老师把年级开齐啊,我想回来上学。”

     

        “他们不是我一个人培养的,我只是小学老师。”王永祝很谦虚,同时也很自豪,“乡亲们都说,柳林荒出来的大学生,比山下的乡镇还多。”

     

        乡村教师是清贫的。为了供自己的两个孩子读大学,王永祝欠下了数万元的债。可是,他却硬是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1.5万元,为教学点修水池、建旗台、改建厨房、添置床铺、开垦荒田,把一个破旧的教学点建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课间休息时,孩子们都“爷爷,爷爷”地叫他。在孩子们眼里,教学点就是他们的家,王永祝就是他们的亲人。

     

    一家人撑起教学点

     

        来到柳林荒教学点,眼前的一切都在向记者诉说着一个字——穷。简陋的操场,破旧的石木结构房子,没有院墙,没有招牌……让记者吃惊的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7岁的孩子居然可以背出100多个英文单词,简单的英文歌张口就唱;10分钟的午间操,小家伙们把《江南Style》跳得像模像样;看到记者采访,孩子们毫不怯场,一个个举着小手要求发言……

     

        王永祝说,不能因为条件差就苦了孩子。山里的孩子也要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能说、能唱、会玩、会学、懂规矩。尽管只有一个人,他却为三个年级的28个学生开齐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十多门课程。

     

        为了教好美术课,王老师不得不自己先当学生,自学画画。为了给孩子们上好音乐课,虽然年过半百,他仍然坚持学习少儿歌曲,练习少儿舞蹈。

     

        尽管如此,知识结构不全的王永祝还是在上课时感觉“力不从心”。怎么办?王永祝打起了家人的主意。读研究生的女儿王慧被拉来免费教了两个寒暑假的英语。王慧毕业了,教英语的任务就转给了大学毕业的儿媳王雪。就这样,28个孩子的英语启蒙教育,被这姑嫂俩免费包了。儿子王伟被分派当体育老师,妻子杨芝荣则被“任命”为学校“后勤主管”。王永祝一个人拿工资,却把一家人都拉到了教学点。

     

        “老王又要教学,又要负责生活,一个人拉扯几十个娃娃,怎么忙得过来啊!”妻子杨芝荣心疼王永祝,为此,她拒绝了当地煤矿开出的“高薪”诱惑,留下来陪着王永祝坚守校园。对妻子的支持,王永祝十分感激:“她现在不仅认真给学生当‘保姆’,有时还帮忙检查作业,比我还认真呢!”儿女更是父亲的坚定支持者:“我们俩抽一个人在附近找点事做,找不到就都帮父亲,还有4年父亲就退休了,到时再创业也不迟!”

     

        王永祝常笑话自己现在眼花了,耳朵不太好了,知识结构也老化了,“但我要像当年我的老师一样,不误人子弟”。

     

    人物档案

     

        王永祝,男,1957年出生,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龙坪乡柳林荒教学点全科教师。1977年至1990年,在金盆坦小学任代课教师;1990年至今,在柳林荒小学(后改为教学点)任教师。

     

    人物评价

     

        学生家长张修才:我和我的大女儿都是王老师带出来的。现在小女儿也要上学了,家里有亲戚在镇上的学校教书,但我还是把女儿送到了王老师这里,因为我相信王老师。

     

        学生王碧权:从上学前班开始,我在这里学习生活了五年。王老师就像爷爷一样,教会了我们坚强、自尊、自爱、自信,教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带我们走进了知识的殿堂。

     

        儿子王伟:说实话,我觉得爸爸很辛苦,但是这里的孩子们确实需要一个老师,设身处地想想,我理解他、支持他。

     

    教师自述

     

    最大的幸福

     

    王永祝

     

        我1977年开始代课教书,当了21年民办教师后转正为公办教师,从教36年。1990年至今一直在龙坪乡柳林荒教学点,整整23年。

     

        教师职业是我一生的向往。我的祖辈都没有读过书,我这一辈稍微读了一点书,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到了我的孩子这辈,我就算借钱也要让他们读书。现在我的孩子都长大了,我就想着让柳林荒的孩子都读书。小时候看我的老师,就觉得他怎么这么会写,这么会说,什么都会。我很幸运,在每个阶段都遇到了好老师,他们对的我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知道该如何为人师表。

     

        2009年柳林荒小学撤并为教学点,别的教师都离开了,我选择留下来。这里需要我,我就把学校当家一样经营。由于家长对我非常信任,在教学之余,我照顾起留守的学生。为了照顾好这些娃娃,从2003年起,我荒下老家十多亩田地,把妻子拉来帮忙。学校办起食堂,自己种白菜、四季豆等蔬菜,加上外面采购的,为学生开好三餐,荤素搭配,每天都换花样,保证孩子们吃饱吃好。

     

        孩子们在我这里学东西,算是教育启蒙。常有家长跟我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我觉得,学得快乐,远比学得多重要。我秉持“欢乐教学”的理念,坚持把科目开足,倔强地做个“全能”教师。每天,我都是教完这门教那门,走出这班进那班。

     

        我结合实际,总结出一些管用的教学方法。比如教语文,对后鼻音的字标个“g”,整体认读音节标个着重符号,零声母汉字标个“零”,轻声字标个“轻”……渐渐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教百以内加减法时,既用竖式计算法、计数器直观演示,又和学生一起尝试指心算法,锻炼和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还把声母表、韵母表、100以内数字等内容做成永久喷绘,张贴在教室四周,便于学生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

     

        教书是个责任活儿,良心活儿。数十年来,我都是凭着自己的责任和良心,做该做且必须做好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在三尺讲台一天,我就会不断地去弥补自己的不足,把更多好东西、有用的东西,传授给孩子们。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便是我最大的幸福。(本报记者 夏 静 光明网记者 张 晶 本报通讯员 戎 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