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建设楼堂馆所不仅是严重的铺张浪费行为,更是滥用权力的腐败行为,对其惩治不力,必然导致一些人跃跃欲试。
中央近期再次出台严规,禁止各地新建楼堂馆所。但新华社记者在各地走访时发现,严令之下明目张胆建办公楼的现象虽有所收敛,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在以“商务中心”“综合业务大楼”“市民服务中心”等各种名义暗度陈仓。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对公众“约法三章”,承诺“本届政府任期内,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5月,国务院下令彻查各级各部门是否动用公款修建楼堂馆所;7月,中办、国办联合下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4个多月时间,中央三度发出楼堂馆所“禁建令”。在这种高压态势下,各地明目张胆建办公楼的情况似乎绝迹。
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地方纷纷“挂羊头卖狗肉”,楼堂馆所建设由明转暗,试图瞒天过海逃避监管。比如,安徽某县以“商务中心”名义新建的豪华办公大楼,由于担心被群众举报,当地政府搬进去就没有挂牌。这带来了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中央的“禁建令”清清楚楚,但有些地方是否变着法地干,把“禁建令”当成了“渐禁令”?
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主观方面,错位的政绩观、权力观、金钱观是奢华之风的幕后推手,违规修建豪华办公楼的背后,是将个人享受和面子放在公共利益之上的扭曲心态;客观方面,楼堂馆所从立项、审批到开工建设,本身有一整套流程制约,一些地方能轻易突破,说明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监督。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有关部门在查处此类问题时,往往将其认定为铺张浪费,处理起来相对较轻。实质上,违规建设楼堂馆所,追求豪华气派,不仅是严重的铺张浪费行为,更是滥用权力的腐败行为。对这种行为惩治不力,必然导致一些人跃跃欲试。
“禁建令”变成“渐禁令”,不仅会使中央雷厉风行、铁腕治乱的行动成效打折扣,更容易使老百姓由期望变成失望,使政府公信力受损。从现实情况看,靠单一的“禁建令”很难遏制一些地方“盖楼”的冲动,即便能取得一时之效,也难保执行不走样、事后不反弹。
笔者认为,不折不扣地落实“禁建令”,需要从源头上改革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增强预算的透明度,使地方政府无钱违规盖楼;需要建立有效的政绩考核体系,抑制政绩冲动,严格落实职务问责,使地方政府不敢违规盖楼;更需要构建严密的监督网络,激发公众监督热情,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让楼堂馆所建设躲不过公众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