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国际儿童文化交流、表达儿童心声、加深国际友谊、呼唤世界和平、传播欢乐理念,由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组织的“相约北京——2013国际青少年大联欢”主题晚会,8月3日正式跟观众见面。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韩国、印度、越南、乌干达、埃及9个国家的青少年,汇聚北京,跟电视机前的亿万青少年朋友一起,共同托起了“和平、友谊、希望、未来”的主题。
规模宏大,颇具国际视野
本次晚会规模宏大,颇具国际视野,参演人数近900人,为历届“相约北京”主题晚会之最。他们跨越国界、跨越文化,以艺术为载体,凸显国际化、时尚化和规模化。参演的文艺团体有2012年成功进入全美达人选秀总决赛的美国The Untouchables艺术团,有越南多位艺术家的摇篮——越南胡志明市Bong Sen传统音乐舞蹈剧团,有韩国最早的艺术类高中——首尔艺术高中,还有来自乌干达的慈善公益团体Watoto合唱团等。即使不看他们表演的节目,单单这些肤色各异、语言不同的青少年艺术家,一起站在同一个舞台上,就足以令人兴奋。
各国的青少年艺术家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华,也在展示着各自国家的文化魅力。美国青少年表演的拉丁舞,既有桑巴的激情、恰恰的活泼,还有伦巴的婀娜、牛仔的逗趣,舞姿变化多端,风格热情奔放,表现的正是美国社会多种文化融合的特征;身着民族服装的韩国姑娘们,将长鼓系在身前,左手拍击鼓面,右手拿细竹鼓鞭击鼓面,边击边舞,动作优美,舞姿婀娜,一支《长鼓舞》除了展示出朝鲜族典雅飘逸的舞姿外,也彰显出韩国姑娘温柔、贤惠的特有气质;埃及青少年表演的《旋转舞》、越南姑娘表演的《歌舞越南》、乌干达儿童表演的《美丽的非洲》、印度小舞者表演的《闪闪亮》等,在将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到极致的同时,无不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这台颇具“国际范”的晚会让青少年电视观众大开眼界,他们对多种民族文化“各美其美”,也“美人之美”。假以时日,当他们长大成人,成为各自国家的中坚力量时,当然能够为实现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尽力,成为跨文化沟通交流的使者。
形式多样,弘扬民族精神
如今,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而文化软实力建设,却相对滞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央视主办的这场国际青少年大联欢,巧妙穿插了大量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文化的节目,在彰显国际范的同时,也演绎了一场民族风,把中国元素、中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传统舞蹈《青花瓷》、杂技《荷韵飘香》、舞蹈《徽风四季》、中国功夫表演《中国龙》、舞狮《狮王争霸》、津门重刀表演等节目,把中国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几种文化符号——瓷器、功夫、杂技等都展示了出来,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坚韧刚毅等全都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在了外国观众面前。
以津门重刀表演为例,表演前,主持人先邀请台下的观众上台试举重刀。四个来自美国的小伙子主动上了台,可是无论他们怎样使劲,140斤的重刀总是岿然不动。当表演者曹仕杰师傅和他21岁的女儿曹宁,先后把重刀举起,并耍得轻松自如、虎虎生风时,包括那4位美国小伙在内的所有中外观众,都惊讶地长大了嘴巴,竖起了大拇指,热烈的掌声在现场连成一片。
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表演,一方面利于对外展示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民族文化自信的重塑。这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电视台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
尊重观众,彰显艺术魅力
很多以青少年为主题的晚会,把儿童少年化、把少年成人化,节目中常常夹杂着大量成人化的说教。这样的晚会和节目,主办方的出发点虽是好的,却忽视了青少年观众的心理特点,因此往往好心办坏事——青少年观众对节目不喜欢或接受度低。这无疑告诉我们,要想办一台成功的青少年晚会,首先要尊重青少年的兴趣,尊重青少年的审美心理。
在这方面,这次央视国际青少年大联欢无疑是成功的。笔者注意到,不管是主持人,还是节目表演者,都没有一句“你该如何如何”之类的说教式语言。整台晚会更多的是用表演和艺术本身来打动年轻的观众。如法国形体幽默大师丹·尼尔,用形体语言表现出一个个幽默滑稽的动作,让人捧腹大笑;魔术表演《橱窗里的流光溢彩》,用一个橱窗作道具,变幻出无数身着不同颜色服饰的女郎,让人惊叹;滑稽剧《知心朋友》,用无声的表演告诉青少年人和动物间的深厚感情;而钢琴家尤雅的《钢琴秀》则不断变换花样,挑战演奏极限,极力寻找钢琴与其它乐器配合时有趣的表现力,彰显着艺术的美与力量。总之,这场晚会的节目形式丰富多样,兼具民族性、地域性与时尚感,同时也切实尊重了观众,尊重了艺术规律,这既是其特点,也是其成功的原因所在。
此外,本次晚会在舞美设计方面特色十足,晚会舞美呈现采用了LED屏幕与虚拟视频技术有机结合,对舞台进行整体性的艺术化处理与包装。视觉元素富于节奏变化,观众时而置身于绚烂热烈的中非草原,时而来到古朴幽静的江南荷塘。演播室设计彰显着青少年青春、活泼、向上的风貌,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