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22日 星期一

    慈孝: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在慈孝文化公开课开讲仪式上的讲话

    许嘉璐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22日   15 版)

        很高兴在“2013介休绵山慈孝文化周”之际又来到了介休,来到了绵山。今年来和往年来不一样。不一样的是,“国学系列公开课·慈孝文化公开课”落户介休,为近千名党政干部开讲;同时,全国首家“慈孝文化研究院”也在介休宣告成立了。这让我很高兴。我高兴的是,看到介休这样一个寒食清明发源地,把中华慈孝文化在社会上的普及、唤醒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文化建设不等于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无论是它历史的悠久,还是它的博大包容,以及它的深邃,细腻,可以说自古到今,在全世界是唯一的。这点是值得十三亿五千万中华儿女感到振奋,感到自豪的。但是,毋庸讳言,人们越来越发现,我们在物质建设的同时,中华民族的精神被忘却了很多,丢失了很多。

     

        这些年来,不论是在媒体上,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上,“孝”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开始增加了。在座的年纪稍大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各种媒体上有没有“孝”这个字?没有。一方面,“孝”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另一方面,“忠”这个字曾经成为最高频率的词,掩盖了孝。接下来,“钱”这个字又成为响当当的了。慈孝经过了一波三折,终于又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我很高兴地看到,很多省市县,不约而同地都在朝着慈孝文化的建设走。例如浙江省,从前年开始就每年评百名孝贤,把孝贤的事迹在《浙江日报》上刊登,我每次都是含着眼泪看完报道的。又例如山东省,在全省进行“四德”教育,在广大农村进行孝德教育。由省里发文件,市里转发,经过群众反复讨论,规定了若干必要的措施,然后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在做得好的地方开现场会,典型事例在全省交流。我准备找个时间到山东的乡下去看看,进村去看看。还有很多市县,也把慈孝作为本地的文化建设、道德建设的一个切入点来抓。

     

        最近我发现一条材料。1992年小平同志第二次到南方巡视时说过这样一番话,大意是:西方搞福利社会有很多问题,现在他们也搞不下去了。我们不一样,中国有五千万到六千万的残疾人,占总人口的5%,还有那么多的老人,完全由社会来管是管不了的,也做不好。我们有家庭,还是要依靠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单元。我们一向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修身了才能齐家,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西方没这一套,这是东方的,主要在中国。大家想想,小平同志讲的对不对?修身、齐家,儿女不孝,兄弟不合,父母不慈,这个家能齐吗?

     

        文化建设说到底是人的建设,人心的建设。用老祖宗的话,一定要从修身开始。在座的各位是介休市副科级以上的干部。创建“慈孝之都”,你们是主要推动者,是文化建设的主要承担者。试想,如果你们每一个人先用慈孝修身,成为慈孝之人;然后齐家,把自己的家变成慈孝之家;再然后,把慈孝的精神带到工作中去,那么,慈孝之都的建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开办慈孝文化公开课,就是要通过学习来修身。通过系统学习慈孝文化知识,系统了解慈孝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提高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化为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东西。

     

        同样,成立慈孝文化研究院,就是要团结全国在慈孝文化方面有深入研究的教授,共同进行慈孝文化研究。而这种研究,不是纯理论的研究,而是要探讨如何把古老的文化渗透进千万的百姓中。为此,应该在各位专家顾问工作的时候,首先应该研究介休如何创建慈孝之都,如何让慈与孝成为四十万人民口中常说的词汇,成为每个人心中沉甸甸热乎乎的一种动力,成为每个家庭的共同追求。扩而大之,体现在介休的城市街道和农村当中,促进社会的和谐、人性的安宁。

     

        我们现在手里有两张牌,一个是“慈孝之都”。一个是“爱心城市”。它们意味着这个城市又回到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轨道上来;同时又是打造我们社会主义新文明当中的一个亮点。我希望介休市,在晋中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慈孝文化研究院的协助下,尽快能获得“慈孝之都”的称号;同时,作为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领导成员,我也希望早日在通往介休的各个路口见到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中国爱心城市介休欢迎你!”

     

        (本文系作者在山西省介休市国学系列公开课·慈孝文化公开课开讲仪式上的讲话摘要,题目为编者所加。)

     

    慈孝文化公开课课程安排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   

     

        休市人民政府、光明日报国学版  

     

        授课地点:介休市介休宾馆报告厅

     

        第一讲 慈孝与中国文化(2013年6月25日)

     

        主讲人:肖群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孝的基本含义;孝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孝的文化影响力;孝在当代社会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讲 清明节庆与孝道(2013年7月下旬)

     

        主讲人:李汉秋(中国节庆研究会主任)

     

        内容简介:清明节之孝道内涵;中国节庆蕴含的孝文化;借节庆唱响孝道。

     

        第三讲 慈孝与礼(2013年8月下旬)

     

        主讲人:彭林(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内容简介:礼是实现孝亲的重要形式;“生,事之以礼”的含义;“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解读;重建礼仪文化。

     

        第四讲 孝与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2013年9月下旬)

     

        主讲人:李翔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从“礼仪之争”看“孝”对中国人生命形态的重大影响;“孝”的根本精神与尽孝的三条路径;“孝”与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第五讲 慈孝与忠(2013年10月下旬)

     

        主讲人: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何谓忠;孝与忠的关系;如何看待移孝作忠。

     

        第六讲 慈孝与仁(2013年11月下旬)

     

        主讲人:李景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立身与成德;亲亲与仁爱;慎重追远,法祖敬天。

     

        第七讲 《论语》中的慈孝(2013年12月下旬)

     

        主讲人:朱小健(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教授)

     

        内容简介:《论语》中的“慈”与“爱”;《论语》“慈”的性质与内涵;《论语》中的“孝”与“仁”;《论语》“孝”的性质与内涵。

     

        第八讲 孝行当下——现代化社会转型期的孝道(2014年1月下旬)

     

        主讲人:肖波(湖北工程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社会转型期传统孝道面临的挑战;社会转型期的孝道境况;社会转型期新孝道的构建。

     

        第九讲 慈爱与亲恩(2014年2月下旬)

     

        主讲人:朱岚(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

     

        内容简介:慈爱观念的产生及其内涵;慈爱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演变;传统慈爱观的现代转型及其当代价值。

     

        第十讲 孝道与养老(2014年3月下旬)

     

        主讲人:李宝库(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内容简介:孝的传承;当今时代需要孝;孝的宣传;孝的实践。

     

        第十一讲 儒耶(中西)孝道观比较(2014年4月下旬)

     

        主讲人:林安梧(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教授)

     

        内容简介:西方有孝道吗;中国宗法制度与孝道;西方宗教观念中的父子关系。

     

        第十二讲 建设介休慈孝文化之都的战略思考(2014年5月下旬)

     

        主讲人:王海滨(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委员会执行会长)

     

        内容简介:慈孝文化是介休独特的文化资源;建设慈孝之都的多维举措。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