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周南·关雎》,讲述了青年男女的恋爱经历。然而,在2500年以前的周代早期,《关雎》作者是基于何种情境有感而发?日前,流沙河编撰的《诗经现场》出版,还原了《诗经》中81篇的现场。
“《诗经》305篇,每一篇背后总有一个事件发生。既然有事件发生,那就必定有一个或者多个现场。”源于此,流沙河钻进一篇篇诗作的字里行间,找寻现场,探究《诗经》背后的故事。流沙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这些诗深奥难解,但是读者只要来到现场,知悉发生了什么事,就读懂一半了。
《小雅·黄鸟》篇载,“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谷。言旋言归,复我邦族。”流沙河将其还原成一则异地思乡的故事,讲述深秋时节一个流落异乡的农夫,面对即将成熟的粟米、高粱等庄稼被芦花黄雀啄食的悲惨遭遇。黄鸟之外,透过老先生的现场还原,我们更体会到了农夫不堪忍受身为外乡人而遭受的欺压之苦。
流沙河从305篇中挑选出81篇还原现场。他解释说,这九九八十一篇,自认为是《诗经》的有代表意义的作品。他同时认为,虽然《诗经》所载305篇是春秋时期前后500年最好的选本,此后又成为儒家的典籍,实际上根本不用读完全部。
流沙河长期研读《诗经》的心得是:第一,《诗经》中有些诗篇写得很沉闷,没味道又很冗长,这样的诗为数不少,完全可以不读。旧时代的读书人要读完整部《诗经》,是因为儒家的典籍有神圣性,非读完不可。而今天的读者没有这个必要,所以有权利对那些诗歌成分不多而又宣传味太浓且枯燥乏味的篇章进行取舍。第二,《诗经》中有一部分诗彼此重复,不但在主题上重复,而且在章句上重复。第三,读罢占《诗经》25%的这81篇,实际上就已经把《诗经》中精彩的部分读过了,于是完全可以说读过了《诗经》。
今年初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流沙河手稿本《白鱼解字》,更彰显了老先生对于汉字的情有独钟。在这本书里,流沙河成为破解汉字奥秘的“大侦探”,挖掘汉字从甲骨文、篆文、古写、繁体到正体的流变。流沙河说:“独坐书房窗前,俯身大案桌上,我就是文字学的福尔摩斯了。让读者看见我怎么破案,我洋洋自得,很有成就感。”
《白鱼解字》中目录并正文的416页,全部为老先生亲笔所书的软笔书法。他用蝇头小楷赋予每一个汉字以生命,教我们认识祖先的智慧,让我们感受身为一个识汉字的人有多幸福。
说到对古文字的喜好,流沙河介绍说,抗战末期读初中时,听国文老师讲清代王筠所著《字学蒙求》,颇感有趣,从此与古文字结下缘分,并写下《流沙河认字》以及后来的《白鱼解字》手稿本。“原来一个汉字就像一台机器,能拆解成零件二三。零件组装配搭各异,造出许多不相同的汉字,正如小孩玩拼凑七巧板。”流沙河道出了他至今仍提倡正体字的缘由。(本报记者 刘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