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诞生过49名“中国好人”、58名“山东好人”、1000多名“日照好人”,创造了“牵手斑马线护学”“梦想漂流瓶”等十几个城市爱心公益品牌……如今,在山东日照这个人口不足300万的海滨小城,崇德向善已蔚然成风。
好人多是普通人
提起赵连翠,很多日照人都熟悉。大家认识赵连翠,因她获得了“山东好人”荣誉称号,更因她身为一名残疾人,却坚持10年从事慈善事业,无私救助其他残疾人、帮扶困难家庭。
10年前,赵连翠因车祸高位截瘫,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当时只有33岁的她不知所措。她先后卖过手机卡、纯净水水票,开过工艺品店、粮店,办过中介,推销过化肥……在此期间,她接触到了很多残疾人和贫困群体,对他们的苦痛感同身受,下决心尽自己微薄之力去行善助人。6年来,她捐赠轮椅近20个,为贫困病友支付药费达5万元,还帮助一位盲人开起了按摩诊所,为肢残少年安上义肢。2009年,赵连翠又填写了《山东省遗体捐献登记表》,选择将“善行”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她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雷锋大姐”。
在2012年“日照好人”颁奖晚会上,组委会对“好人”作了如下定义: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可能是个热心肠,爱助人为乐;他可能身为儿女,默默无闻,孝敬老人;他可能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在最平凡的岗位作出不平凡的贡献……通过梯次评选、媒体寻访、社会推荐等渠道,不离不弃照顾病妻24年的农民任守田,捡到2万元苦寻失主的瓜子摊主惠希秀等300余名“日照好人”脱颖而出。这些好人代表,几乎全是普普通通的基层群众。他们都很平凡,却拨动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琴弦,奏响了日照“好人之城”的强音。
市民近十分之一是志愿者
“城里车来车往,孩子上学过马路安全吗?”
为解决这一令家长揪心的问题,2011年4月,日照市义工联和交警直属大队联合启动了“牵手斑马线护学”行动。
第一个报名、第一个参与执勤的爱心家长,名叫张翰文,一名普通的下岗再就业女工。为了不耽误上岗执勤,她坚持每天五点半起床,照顾好家里后,六点四十分准时赶到上岗执勤地点,开始一天的必修课:放置好学生乘降点标识牌、清理路边小摊点、按照参加人数发放装备、根据路口安排人员到达执勤点。几年来,她从未因工作辛苦而间断护学行动,在出色完成“护航”任务的同时,还自告奋勇担任了新营小学斑马线护学服务大队大队长。
越来越多的市民陆续投入到护学大军中来。乘此东风,日照市“牵手志愿者”协会宣告成立,仅仅两个月就发展了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志愿者2000余人,安全护送学生达60万余人次。
“梦想漂流瓶”是日照市一个微公益项目。从2011年至今,“梦想漂流瓶”已帮助2000多个孩子、90多名成人圆梦,共有900多个单位、3万多人次参与圆梦行动。
“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得到了《安徒生童话》,一直读到梦醒……”“我一直想要个足球,但是今年家里收成不好……”“我想要一个电子琴,弹出美妙的音乐给失明的奶奶听……”在莒县桑园乡柏庄小学,孩子们诉说着心中的一个个愿望。
通过志愿者们的募捐活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孩子们想要的图书、电子琴、文具盒一一送来了。
与此同时,日照暖阳、青春志愿者驿站等十几个爱心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日照现有20余万人注册加入学雷锋志愿者队伍,是全市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提升着这座城市,构筑着城市精神家园中最亮丽的风景。
培育好人文化 放大好人效应
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退休教师郑世耀,今年76岁,一辈子就喜欢读书看报、教书育人。退休后,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决定以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一份余热。从那以后,郑世耀十几年如一日,深入企业、学校和农村,围绕党的政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等主题,义务宣讲400余场,听众达10万人次。
为树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鼓励引导人们敢做善事、常做善事。日照市设立了“日照好人”基金,创新建立了“六个一”好人关爱机制,即奖励一次健康体检、一次城市旅游、一次公交亲子体验、一份好人好“报”(当地报纸)、一张爱心公交卡、一盆道德鲜花。日照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解世增告诉记者,建立好人回报机制,目的是让“好人效应”持续发酵,让日照成为一座好人之城、爱心之城、文明之城。
为传承道德力量,放大好人效应,日照市投资200万元,在海滨最好的位置建设了“好人广场”,并于今年1月11日正式启用。好人广场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雷锋的雕像,二是全天候集中循环展示“日照好人”事迹。此外,他们还利用迎春灯会、好人会所等形式,运用楼宇广告、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广泛宣传好人事迹,使好人好事深入人心,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为将好人“品牌”打造成好人“名牌”,日照建立起全方位的好人体系:成立“日照好人”文化研究会,面向全国有奖征集“日照好人”LOGO,设计制作了“日照好人”传家宝。同时建立帮扶奖励基金,一次性接受企业捐赠好人基金200万元,每年提取部分资金用于帮扶奖励好人。
日照市有关部门还以“最牛救援队”——莒县10位农民工赴汶川抗震救灾的故事为原型,组织拍摄了影片《日照好人》。编印了《德润港城善行日照》系列丛书,包括经典、礼仪、歌曲、好人、故事、活动6个篇章。建立了全市好人好事库,为不断涌现的好人好事建档立案,规范管理。
“我们就是要引导社会各界愿当好人、敢当好人,让道德的微光浸润着每个人的灵魂,让‘平凡小爱’升华为磅礴的‘日照大爱’。”日照市委书记杨军说。(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特约记者 李志臣 本报通讯员 孙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