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外交部发言人7月12日关于“菲方所谓‘已为和平解决争议穷尽一切政治和外交手段’完全不是事实”的表态,菲律宾外交部15日发表“八点声明”,称中方说法没有根据,并称中方立场强硬导致谈判无法进行,菲方不得不将争议提交国际仲裁。
本来,中方表态仅仅是针对菲外长在欧盟宣扬菲南海主张的不实言论进行正常回应而已。奇怪的是,菲外交部对中方的这一简单回应紧张得出乎意料,反应甚为强硬,其工作人员更是“不辞劳苦”,“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加紧炮制出一个所谓的“八点声明”。
在17日菲律宾外国记者协会举行的南海问题论坛上,菲资深外交官、外交部前副部长巴哈给出了答案:原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将海洋争端提交国际仲裁的前提是双边对话程序已经结束或用尽,且仍未得到解决。菲律宾诉求的国际仲裁法庭刚刚于11日成立,仲裁程序业已开始。仲裁庭首先要决定的重大问题就是,该庭到底对案件有没有管辖权。假如中菲双边还在就有关争议进行对话,则表明双方还没有穷尽对话程序,仲裁庭很有可能作出没有管辖权的裁定。所以,在这一关键时刻,菲方一反常态、高调宣称“中方关闭对话大门”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中菲之间是否穷尽了一切政治和外交手段呢?在“八点声明”中,菲洋洋洒洒拼凑了一些所谓的“事实”。其中最核心的一条是,菲方称中菲双方曾就南海争议问题进行多次沟通,但由于中方一直坚持对于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17年来没有取得进展。菲方在此情况下不可能再继续进行双边磋商。
但事实是,中方曾与菲方就中菲南海争议多次进行过沟通,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双方达成了“循序渐进进行合作,最终谈判解决双方争议”的重要共识。中方与菲方也曾有过很好的合作,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经两国政府批准,签署了“南海部分海域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后扩大为中菲越三方协议,三方也进行过联合地震海上作业,为南海的稳定、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都是2003年至2008年间才发生的事。
近几年来,菲方改变了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式,拒绝合作,扩大事态,甚至动用军舰袭扰平民,引发去年的黄岩岛事件,给中菲关系和南海和平稳定带来危害。而这一切恰恰是菲方抛开对话框架所致。
中菲作为近邻,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旅游方面关系密切,两国人民之间往来频繁。今年9月份,菲律宾还将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宾国。从长远看,中菲两国之间保持友好交往是两国经济发展和两国人民之所需,是任何人都“关闭”不了的。连菲外交部在“八点声明”的最后也不得不说,不希望让海上争端影响两国之间的友好与合作。菲律宾大学亚洲中心最近发表了一份南海问题调研报告,其中谈到,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双边协商最终解决领土争端。该报告撰写者艾琳·巴维拉17日对媒体公开表示,她认为对话十分重要,菲应该在一切场合抓住机会与中方开展对话。即使条件不成熟时,也要进行接触,创造对话的氛围。她强调,菲律宾和中国应该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本报马尼拉7月18日电 本报驻马尼拉记者 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