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袁于飞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海洋六号”船日前完成了中国大洋第29航次科考的重大任务——6000米声学深拖作业,这是我国首次利用自主研制的声学深拖设备在东太平洋海山区开展高精度调查,为我国开展富钴结壳资源的小尺度分布规律等研究提供基础性和关键性数据。
本航段首席科学家邓希光介绍:“这些高精度的微地形地貌和地层剖面数据,将为我国开展富钴结壳资源的小尺度分布规律、微地形及沉积作用的控矿机理等研究提供基础性和关键性数据资料,对我国海底资源勘探、评价以及未来开采意义重大。”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 ![]() |
杂 志 | ![]() |
本报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袁于飞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海洋六号”船日前完成了中国大洋第29航次科考的重大任务——6000米声学深拖作业,这是我国首次利用自主研制的声学深拖设备在东太平洋海山区开展高精度调查,为我国开展富钴结壳资源的小尺度分布规律等研究提供基础性和关键性数据。
本航段首席科学家邓希光介绍:“这些高精度的微地形地貌和地层剖面数据,将为我国开展富钴结壳资源的小尺度分布规律、微地形及沉积作用的控矿机理等研究提供基础性和关键性数据资料,对我国海底资源勘探、评价以及未来开采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