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袁于飞从国家海洋局获悉,10日“蛟龙”号顺利完成了第62次下潜,标志着试验性应用航次南海区的作业任务完成。“向阳红09”船11日上午抵达厦门锚地。
“蛟龙”号在南海的最后一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为1291米,潜航员为唐嘉陵、张同伟和周怀阳。此次“蛟龙”号在蛟龙冷泉1号区北部海区进行了约6.6公里的近底巡航观察,并对蛟龙冷泉1号区开展了地形测绘。这是“蛟龙”号自海试以来最长距离的海底巡航。
据悉,“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在南海共进行了10次下潜,其中2次工程性下潜,8次科学下潜,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生物和地质样品,带回了大量海底图片和视频资料。第二、第三航段将分别在东北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合勘探合同区和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勘探申请区开展近底生物调查、地质取样、海底摄像和海底沉积物剂量反应试验等。